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贷款买官的“投资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00:01 红网

  从2000年到2005年,原陕西商洛市委常委、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利用职务便利,在为他人办理干部任用、提拔、调动时,共收受28人贿赂人民币106.9万元。原任麻街镇党委书记的唐康勋,为了调回市内工作和获得一个“肥缺”,竟不惜从信用社贷款送给张改萍。(7月15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近些年来,干部买官的事情媒体时有报道,但像唐康勋这样贷款买官的,似乎还并

不十分多见。买官的钱需要贷款获得,说明当事人的经济能力一般,这可能与当地公务员工资不高有关。既然收入不高无力靠积蓄行贿,而贷款是要付出不菲利息的,可以说有着一定的经济风险。为何会有人宁愿冒这个风险,也要贷款去向上级买官呢?

  按照投资经济学的一般原理,除了嗜赌成性的职业赌徒之外,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风险厌恶者”,至少也是所谓的“风险中立者”。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承担风险,是因为他预期自己的风险性投资,会带来比无风险投资更高的回报。甘冒经济风险去贷款买官者,无疑也属于投资者的行列,其行为符合投资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只不过他的投资对象与其他人不同,既非实业也非证券而是“官帽”。

  那么,对“官帽”进行“风险投资”,获得高回报的概率大不大呢?应该说,具体的情况并不一样。但是总体上来说,基本上属于“正确的投资”。我们不妨可以看看张改萍的情况。据报道中说,向张改萍行贿买官的科级干部们,基本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官帽”。张改萍敢收钱也真给“办事”,甚至在商洛当地传出了“美名”。在这样的“利好”背景之下,自然会有人愿进行“风险投资”。

  当然,买来了自己想要的“官帽”,“投资”行为才刚刚成功了一半,获得回报还需要在这之后。不过,在买官市场向来几乎有一条“铁律”,那就是买到“官帽”后绝不会“亏本”。当初为了买官所花出去的银子,可以利用获得的更大权力加倍捞回来。即使新职位不掌握任何经济权力,也可以向卖官给自己者学习,向下级出售更多的“官帽”换钱。在“官帽传销”的市场崩盘之前,“投资者”是加入越早越合算的。

  有一个贷款买官者的真实故事,可以说明这项“投资”的“英明”。安徽蒙城县的一名乡长想要买官,妻子舍不得拿出三万元的全部积蓄,用武力取得存款并再贷了一万元“进贡”,结果半年后他就将“本钱”还给了妻子,并另外给了妻子了两万元的“利息”,他嘲笑妻子是“头发长,见识短”。买官之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获得其他投资难以匹敌的高收益,贷款的小小风险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贷款买官者尽管不是商界中人,却是投资经济学的行家里手。他们对买官的投入与产出核算,简直可以被编进MBA课程的教材。只是,他们将贷来的款用来购买“官帽”,让金钱用于权力市场的“投资”,从一开始就是将聪明用错了地方。在非市场经济中实践“投资经济学”,所有的回报和收益都只能是暂时的,最终只能是自己的政治生命“破产”。

稿源:红网 作者:李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