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哥德堡”号今驶入广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5:51 新民晚报

  

“哥德堡”号今驶入广州
“哥德堡”号今驶入广州
“哥德堡”号今驶入广州
本报特派记者钱俊毅于明山

  今天上午,冲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余波,世界最大仿古帆船瑞典“哥德堡”号从桂山引航锚地启程,缓缓驶向南沙新港。

  明天,在261年前开辟的中瑞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广州,这个“再世英雄”将向

满怀期待的人们展示新的光荣与梦想。

  去年8月(本报在2005年2月至今年6月期间曾多次报道“哥德堡”号的这次航行。详见新民网www.xmnext.com),“哥德堡”号即将启程远赴中国时,本报特派记者在斯德哥尔摩用真诚的祝福为它送行,300多天后,本报特派记者与它相会广州。在穿越三大洋的万顷波涛、历经约3.5万公里的风雨洗礼后,“哥德堡”号的身躯是否依然强健?

  昨天,记者同“哥德堡”号上几个随船采访的中国媒体记者和船长彼得卡林取得联系。

  男女共用洗手间洗澡间

  “我正在洗甲板,等会儿联系。”广州日报记者王月华发来的手机短信,道出了此刻“哥德堡”号上的忙碌。自6月28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登上“哥德堡”号后,这位女同行已在船上颠簸了整整20天。

  “爬桅杆、系缆绳、刷油漆……我的手臂上有了不少肌肉。”王月华兴奋地说,“哥德堡”号每到一个港口都要更换一批见习水手,船上从不养闲人,大家每天必须以辛勤的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否则就请“走人”。

  见习水手挤在一大一小两个船舱里休息,10平方米的空间要容纳20多个人。睡的都是吊床,分上下两层。船上的房间、洗手间、洗澡间全是男女共用的,有时异性青年还不得不当面换衣服。

  新船员“洗礼”刻骨铭心

  让王月华刻骨铭心的是7月1日的“洗礼”。那天,“哥德堡”号第二次穿越赤道,按照延续200多年的欧洲航海传统,每个首次穿越赤道的新船员都要接受“洗礼”。

  船的右舷用帆布搭起了一个长2米、宽1米的洗礼池,蓄了将近1米深的海水,水里扔进一些牛肉、鱼肉块,并打上一些鸡蛋,搞得浑浊不堪。扮演“国王”的船长手持一支象征权杖的木制鱼叉,带领十几个穿越过赤道的老船员登上船尾向大家训话,胖胖的IT工程师穿上了女人的衣服,他的角色是“王后”。

  洗礼的第一关是吻“王后”涂满各种作料的臭脚丫,接着吞下一块又咸又辣又腥的糊状物体。过完这两关,“国王”的理发师又来找麻烦,他们在新船员头上一通乱剪,女的还好,只少了一丝半缕,男的可没那么幸运,很多人的脑袋上只剩几根毛。

  王月华说,“洗礼”中最痛苦的是被人抛进腥臭不堪的水池里,越是反抗的人,在水池里被摁住的时间越长。“要是喝下一口那个水,3天就别想吃饭了。”

  年轻人航行中陷入情网

  从去年10月2日至今,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特派记者邓武一直跟随“哥德堡”号全程航行。在他眼中,“哥德堡”号艰辛的旅程中充满了温馨与浪漫。

  邓武说,“哥德堡”号上的志愿者大都在二三十岁之间,因此每段航程都会有一两对年轻人陷入情网。这些浪漫的年轻人常常会寻找没人的角落幽会,但这样的“地下恋”马上就会被揪出来,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当然,绝大多数船员的情侣都远在北欧,每天只有靠发送电子邮件解相思之苦。

  有的船员觉得写情书不够,常会利用空余时间做一两件手工艺品,准备送给自己的情侣,目前船上最流行的手工艺品是用帆布做的提包。“哥德堡”号上的船帆用布是米白色的,细密而结实。夕阳余辉下,青年男女们手持粗针大线在炮舱里缝口袋,是船上最温馨的一幕。

  “在‘哥德堡’号上已举行了两场婚礼。”邓武说,去年11月23日,在西班牙加迪斯,“哥德堡”号嫁走了第一个“女儿”——见习船员玛丽·鲍德。

  今年6月21日在雅加达,“哥德堡”号再次成为“爱之舟”。婚礼的主角是随船科学实验的哥德堡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生比娅·皮特森,新郎是她的博士同学卡尔·诺尔灵。这对瑞典爱侣相识于1997年,卡尔对比娅一见钟情,而当时比娅却是别人的女友;1999年,两人恰巧同去非洲做实验。非洲之行结束时,卡尔将比娅牢牢地抢到了手中。

  经历了7年的爱情长跑,“哥德堡”号终于将这对恋人送进了婚姻的殿堂。

  而当船到广州时,又将有两个船员在“哥德堡”号上喜结连理。

  中国水手率先跳进大海

  对于大胡子船长彼得卡林来说,“哥德堡”号安全到达中国,在他40多年的航海生涯中又写下骄傲的一笔。更令他自豪的是,“哥德堡”号近99%的行程完全靠风力推动,创下世界帆船航行的新纪录。然而,“哥德堡”号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常有不可预知的危险降临。

  今年1月18日8时左右,“哥德堡”号在南纬20度、西经34度的位置向南航行,一阵狂风骤雨后,前桅顶部被称作“顶桅”的那一段突然断裂倾斜,向右舷方向偏离了5至10度。

  事故原因很快被查明:暴雨降临时,船上已下达收起部分风帆的命令,但一个水手在收帆后将承重的缆绳错误地搭在了顶桅下的横桁上,结果狂风肆虐时,吹起的帆正好通过缆绳将顶桅拉向脆弱的方向,导致固定顶桅的木料断裂。

  “在大洋中不按操作规程办事,就意味着你把危险抛向了大家。”彼得卡林说,这次事故让所有人都绷紧了弦。

  8个年轻的中国水手从南非开普敦开始接力航行,随“哥德堡”号驶向广州,其中上海水手陈业成和朱慧芳已完成了他们的航行任务。谈及对中国水手的印象,彼得卡林说:“他们不仅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很有胆量。”船长告诉我们,在南非时,他曾要求水手都从船上跳入海里游泳,中国水手是第一个跃进海中的。“中国人和我们维京人一样,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这可能也是当年吸引‘哥德堡’号驶向中国的一块磁石。”

  【焦点链接】8月19日驶往上海,将在沪停靠4个月

  ■7月18日

  抵达广州,央视现场直播。10时-11时30分,“哥德堡”号航行于南沙集装箱码头与南沙客运码头之间。瑞典国王和王后等贵宾将登船。11时30分-12时,抵港欢迎仪式。“哥德堡”号抵达中国后的首次招待会。

  “走近‘哥德堡’号,见证广州历史”系列活动同时启动,为期1个月。

  ■8月19日

  “哥德堡”号驶离广州开往上海,预计于8月29日抵沪。“哥德堡”号将在沪停靠4个月,届时船上会安排各种商务洽谈和商务活动,“仁虎航海文化节”也将在北外滩600米长的沿岸空地上拉开帷幕。

  【焦点背景】“哥德堡”号从18世纪到21世纪的风雨路

  1731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在哥德堡成立。从1732年到1806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共组织过135次亚洲之航,只有3次到达印度,其余都以中国广州为目的地,他们用瑞典的木材、柏油、铁和铜,到西班牙换成白银,再用白银从中国买回瓷器、香料、茶叶等。

  1745年9月12日,经过2年艰苦航行,满载货物而归的“哥德堡”号却在距离哥德堡港900米处触礁沉没。之后,瑞典东印度公司又建造了“哥德堡Ⅱ”号商船,后在南非沉没。

  1995年6月11日,瑞典按照18世纪风格复制了“哥德堡”号。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号从斯德哥尔摩出发,开始复航中国之行。“哥德堡”号总长58.5米,宽11米,水面高度47米,重1350吨,风帆面积1900平方米。

  身穿18世纪服装的船长用时尚的手机接受记者采访

  “哥德堡”号的炮舱成了咖啡厅

  船员们拉起风帆,准备驶向终点——广州南沙新港本版照片均为IC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