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牧羊人”的引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16:36 浙江在线

  正在出席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提出,我国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工作比较薄弱,这项工作亟待加强。钟秉林指出,我国对学生心理干预的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校园并非心理问题的高发地带,社会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

  钟秉林校长的话令笔者想起,今年5月初,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大学生自杀人数也在近些年呈急剧上升趋势。今年3月1日,某大学一名三年级的女研究生跳楼自杀,这是该校10天内发生的第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出来,不容规避。

  目前,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个词语就是“郁闷”。“郁闷”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大学生心理世界,表达出许多大学生上下求索的徘徊和朦胧情感的困惑。如果这种郁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和释放,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产生心理疾病。自杀仅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极端方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有上升趋势。

  “大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像耐心的牧羊人一样进行引导。”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说。作为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校,该校的各个学院都设有心理辅导机构。学生被要求广泛参与社团活动。“这样,即使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遭到挫败也会在社会活动中找到平衡。”我国也已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并且首次将心理咨询和辅导正式列为49所大学的在职教育硕士课程的研究方向,我国高校也将拥有一批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专业教师。

  台湾作家张小娴曾在她的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望着孩子的背影,忍不住发问:“世界啊,今天我把一个孩子给了你,若干年后,你会还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呀?”张小娴的问题代表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焦点。让受教育者拥有健康的心理、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正常的人格,这是教育的基础和底线。积极教育引导每一名受教育者在广阔舞台上演绎精彩人生,健康生活,造福社会,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