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3:30 舜网-济南日报

  朱文兴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85周年及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时代的要求,赋予了时代的内涵。讲话顺应时代的变化,根据实践的发展,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奋斗目标作了新的概括,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纲领性文件和强大思想武器。胡锦涛同志讲话中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结合四个实践”的提法和论述,即先进性建设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高执政能力的实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紧密结合,这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的高度,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确定了科学的路径和有力的措施。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的论述,是对党的建设传统法宝在新形势下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政党执政的客观规律,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确立新的政绩导向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要促使领导干部在积极进取、努力有所作为的同时,放弃追求短期效益的“形象工程”,就必须改变当前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确立新的政绩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这说明科学发展观已上升为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就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选择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视发展生产向发展经济与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并重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重视经济增长向发展经济与发展社会事业并重转变,不断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保持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从重视招商引资向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保护劳动者利益方面转变,注意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重视发挥工会的作用,支持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并严格执行《劳动法》及相关条例,不断改善生产者的劳动条件。总之,新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必须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前提。

  拓宽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渠道

  形成规范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

  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成果和实惠。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改革进行到某些阶段时,并不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平均受益,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抓紧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要有效化解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增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信任感,就必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逐步建立健全多样而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完善而透明的政治参与途径。首先,最根本的是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实现民主的基本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制度、决策议题的提出制度、决策信息反馈制度、人民意志表达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等,让广大群众有条件、有可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健全的制度,有序参与到重大决策中来,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使社会各方面的意愿能够真实、迅速地反映到决策机构,为各项政策的出台奠定民意基础。第三,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强化群众监督制度和法规建设,保障群众的监督、检举、控告、质问等权力的有效行使,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监督的真正落实。建立规范合理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有利于夯实密切党群关系的政治基础。

  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

  构筑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在社会转型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的自然分化会产生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众,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放任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利益方面进行竞争,由于弱势群体缺少资源优势,缺少话语权,必将受到巨大的伤害。因此,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一是在重大政策出台之前,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避免在决策环节就出现损害他们利益的行为和现象;二是依法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当前的重点是解决劳资权益不平等、强制拆迁、强制征地等焦点问题;三是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为生活困难的社会底层成员编织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四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遵照胡锦涛同志讲话中“要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的要求,多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脚踏实地解决一些关系到群众生活的具体实际问题。特别要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深刻分析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化解大量的微观层面的利益摩擦,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而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参与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来。

  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并向3000美元过渡这个发展阶段,各利益群体群众由于自身的经济社会地位和利益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矛盾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往往是一些群众的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诉求交织在一起,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因此,当前的群众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不断密切党群关系,就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群众工作的规律,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符合时代特点的长效工作机制。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首先,必须正确把握不同群体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其次,要善于把实践中形成的好思路、好方法、好经验进行总结提升,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中共济南市委早在今年3月初就召开全市群众工作会议,对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真心诚意地关心群众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如各级领导干部定期联系群众、走访群众、接待群众制度,重大矛盾纠纷解决责任制度等,开始形成长效机制,使群众工作在机制的保证下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第三,要重视基层群众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创新基层组织的设置方式,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群众工作的领域和范围,减少空白点,克服薄弱环节,不断扩大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使党的先进性通过基层组织的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善抓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法宝,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充实群众工作的内容。

  加大权力约束力度

  健全和完善权力制约机制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反对当前比较突出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消极腐败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关系。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类问题,必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健全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首先,在权力架构上,要进一步完善权力设置,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其次,在权力行使上,要进一步设计完善的反腐败机制框架和方案,规范权力行使的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靠程序公正等科学的机制,堵塞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漏洞和空子,尽量使腐败现象提前得到预防和制止。第三,在权力监督上,要在加大道德操守和党性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并依法加大对腐败等问题的惩处力度,从而形成“不愿腐”、“不敢腐”的机制。当前,特别是要注重对垄断产生腐败现象的研究,靠深化改革清除这个社会毒瘤。健全和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并辅之以干部问责制,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关系的制度保障。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我们应根据胡锦涛同志要求,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局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