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们应传播怎样的历史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6:00 光明网
本报记者 李宏伟

  现象最近,山东有两家“金瓶梅”景区正在修建或正计划修建:一家是聊城市阳谷县的“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另一家则是距阳谷几十公里的临清市,一条以休闲文化旅游为主的“金瓶梅文化街”已正式纳入规划,计划5年内修建完成。而此前的5月1日,安徽省黄山市西溪南村刚刚建成的“金瓶梅”遗址公园正式开门营业,其建设的理由是有专家断定西门庆应是徽商的代表;南京某大酒店已推出“金瓶梅宴”,宴会上有“潘金莲”们为食客端上一道道美味,“西门庆”和“武大郎”也会同时出场为客人助兴。

  点评西门庆和潘金莲是什么样的人,相信稍有点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么在各地兴起的“金瓶梅热”就颇有点令人担忧了。虽然这些地方都披上了“文化”的外衣,但其内容是什么呢?请看这段绘声绘色的描写:“……上午10点,仿宋代的紫石街上,一个身穿长衫、手摇折扇的公子哥儿摇摆着从远处走来,当他路过一座两层小楼时,‘啪嗒’一声,一根竹竿从天而降砸在身上,男子恼怒地仰起头,却看见一位美貌少妇正倚窗张望,男子顿时傻了……”这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可不是发生在影视剧里,而是在阳谷县狮子楼旅游城里,“西门庆初遇潘金莲”是旅游城里每日必演的特色节目。据说这位“潘金莲”是旅游城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招聘来的,身份是“景区形象大使”。而为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当地旅游部门还专门设计了“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捉奸”、“发配孟州”等节目,邀请游客参与表演并拍摄成光碟。

  我真有些佩服这些策划者,把小说又还原回了生活。只是他们还原给人们的不是精华,而是糟粕。当然,我也相信,当地的做法是为了发展经济,但发展经济就一定要以降低道德判断为代价吗?就可以让一些早已为人们所唾弃的人物形象再登现实生活舞台吗?再说了,发展经济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为什么不能做些实实在在的、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实事,非要弄个子虚乌有的西门庆和潘金莲来招摇呢?就算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出过无数的文化名人,恐怕随便找一个,都远远强过西门庆、潘金莲。如此看来,各地争建“金瓶梅景区”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当然应该继承,但应该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原则,不应不加选择地继承。拿《金瓶梅》做文章,只是为了迎合一些人的低俗趣味,即使是披了文化的外衣,也难掩其腐朽的内容。这种做法,且不说与中央倡导的“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的要求背道而驰,也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荣耻准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