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官场“生态”不破腐败温床难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8:30 正义网-检察日报

  

官场“生态”不破腐败温床难除

  汪玉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究竟有多少地方不断演绎着像张大常任乐山市沙湾区委书记期间那样的官场“生态

”,笔者不得而知,但这种现象所折射出的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时期腐败的“生态基础”,倒是看得很清楚。

  这个官场“生态”大体沿着两个方向“发散”:一是利用城市化和大量工程上马,通过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所拥有的绝对权力,干预和影响工程,为一些老板谋取利益,这些老板们对其投桃报李而大肆行贿;二是利用“一把手”职权范围内大小官员急于提升,或者换岗(换到更好的领导岗位)的心理,通过暗示、引诱等手段,迫使这些官员行贿,大肆买官卖官。当然这是明目张胆的。更多则是,不需要任何暗示,只要他显示出他拥有这样的权力,并略施小计,这个市场就“大”得惊人,医院、家庭、餐馆、办公室等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行贿受贿的场所;婚丧、出国、小孩上学、住院,都可以找到由头,去拜会、看望、问候等,不一而足。与此同时,这些大小行贿官员,又通过贪污或者受贿,不断地掠取更多的行贿本钱和为自己享用的钱财。于是,就会形成这样的官场“生存状态”:“上级”所以敢向“下级”暗示索贿,“下级”所以言听计从套取公款拱手相送,均是因为“下级”今后要靠“上级”去提携。要提升就得去行贿,要行贿就得去贪污、去受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官场“生态链”现象——边贪边送、边送边升、边升边贪……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个地方绝妙的“创造”,而在不少地方都程度不同地存在。

  张大常腐败案暴露出的上述官场“生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官场腐败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而且也给我们正确分析这种现象提供了路径。

  如果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中,对干部选拔任用,真正有一套行之有效、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和模式,内部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外部有群众有效的监督,张大常的这种行为就很难得逞。如果我们对诸如地方“一把手”有一套完整的权力行使、运作的制约力量,不让握有重权的个人,超脱于权力监督的框架之外,张大常的行为大概也很难得逞。再比如说,如果我们各个机构的管理运行的行为是比较规范的,各个部门之间不存在那样明显的“肥缺”与“清贫”的巨大差异,张大常腐败的空间也会大大缩小。还比如说,如果我们的各项工程建设项目有一套真正完备的独立、规范的招投标运作体系,严格限制官员对招投标项目的各种干预行为,并有严厉的处置措施,像张大常这样通过干预工程招投标的腐败现象就可以大大避免……

  如果不破类似乐山市沙湾区这样的官场“生态”,腐败的社会基础就很难真正根除。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大常腐败案尽管涉案金额不是很大,但演绎的形态“逼真”、“完整”,给人们留下的启示也是极为深刻的。该案告诉人们,如何破除官场“生态”,彻底根除中国官场腐败的基础,净化官场的社会风气,无疑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反腐败工作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中,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中,理所当然地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汪玉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