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车贷官司缘何“井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8:49 法制日报

  太阳还没睡醒,李宏就出门了,作为黑龙江省绥化市某银行信贷部门的主任,他最近一直在为清收车贷奔波着,“早一点或许能堵到车主!”

  太阳已露出半张脸,侯悦岩仍无法入眠,看着一堆“烂账”的车贷合同,他深叹一口气。作为绥化市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巨额的保险金使他郁闷至极。

  2001年,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在绥化正式开办,一时间,众银行一窝蜂似地开办此业务,而保险公司也纷纷与银行签订协议,开办车贷保证保险业务。然而,去年以来较大面积的不良车贷,让银行和保险两大巨头傻了眼。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仅绥化市的车主们就已欠下银行到期汽车贷款达数亿元。

  今年初,绥化市车贷诉讼大战就已经硝烟四起,截至今年7月,绥化市北林区法院已受理六百多起此类案件。

  其实又何止是绥化,全国其他一些城市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在大城市“流行”的车贷纠纷近年来已蔓延到了中小城市。

  车贷纠纷为何“井喷”?汽车贷款缘何成为“死账烂账”?近日,记者实地采访了法院、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有关律师,试图用众人之口来诠释“井喷”成因。

  银行:四大瓶颈制约贷款审查

  “清收汽车不良贷款是件复杂而持久的工作。”李宏告诉记者,许多人贷款购车,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生产。他们贷款所购买的车大多为解放、东风等,其目的就是以营运的获利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养家糊口。

  “我们银行追债小组的人到了借款人家,发现家里一穷二白,根本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此时,车成为借款人偿还贷款和银行追偿债务的惟一目标。”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把关不够严,对于购车人的资信审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李宏认为,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尚未建立起来,汽车信贷存在四大瓶颈:无法核查贷款者身份证的真假;无法核查贷款者有无犯罪记录;无法核查贷款者的收入状况;无法核查贷款者有无不良信用。

  保险:银行审贷不严助长骗贷

  曾被保险公司视为“盘中肥肉”的“车贷险”,虽然从2003年8月1日起就被打入冷宫,但随之而来的官司却无法“刹车”。

  由于购买了车贷险的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银行便会“堂而皇之”地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保险公司收了保费,当然应该承担风险。”

  “银行也应为自己审贷不严买单,保险公司不应该承担全部风险。”侯悦岩认为,有了车贷险,银行认为可以转嫁贷款的全部风险,在贷款的审批把关上不再严格,这就助长了骗贷之风。很多恶意投保人使用伪造身份证明或出具虚假资信证明,运用虚增车价、一车多贷等方式大量套取银行贷款,使得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偿付能力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借款人恶意欺诈骗保骗贷的情况,侯悦岩认为,这种情况的贷款违约风险在合同成立时已必然发生,基于此,恶意欺诈所产生的后果并非保险所承保的范围。由于保证保险独立于消费信贷,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资信的调查也不代替银行对借款人资信的调查,两者在保险关系和借贷关系中被欺诈的后果只能各自依法分别承担。

  他告诉记者,针对具有欺诈性的合同,保险公司目前已经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向法院提起了解除合同之诉。

  法官:法律漏洞招来审理尴尬

  绥化市北林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在调研中发现,购车合同上所列车辆品牌型号与购车人实际购买的车辆不符、银行贷出款项的数额与借款人用于购车所需的贷款数额不符等情况屡见不鲜。

  “车贷险业务本来是数量大、金额小的零售业务,但涉嫌诈骗案件却呈现大额的窝案特征,说明该险种存在结构性的缺陷,法律的滞后是根本原因。”北林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刘丽娟说,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究竟属于保险还是保证的问题,一直是学界和法官乃至保险公司与银行争论的焦点。只有确定了车贷险的法律性质,才能够决定适用保险法还是担保法,因为适用的法律不同,得出的判决往往会相差万里。

  她告诉记者,在审判实践中,各地法院由于对保证保险的性质、保险公司与银行在诉讼中的角色、涉嫌诈骗的经销商或购车人行为的定性以及保险合同与借款合同是独立关系还是主从关系等问题上认识不一致,常常导致相同状况在不同的法院得出截然不同判决的结果。

  律师:诚信缺失引发诉讼大战

  分析车贷纠纷案件陡增的根本原因,黑龙江省继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马继东指出:“最根本的应该是社会诚信的缺失。”

  他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中的欺诈者受到惩罚的概率低,应加大车贷中出现的骗贷行为的惩治力度。“要有效化解当前的车贷‘坏账’风险,规范车贷市场,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马继东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