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审计报告不点名难赢民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9:02 金羊网-新快报

  ■周兼明

  今年被媒体称为“温柔变脸”的年度审计报告确实令人感到意外。按照审计署官员对媒体的解释:年度审计报告不点名,不意味着以后审计工作都不点名。在2003年审计长报告点名的同时,审计署开始推行一个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把被审单位发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审计结果公告的方式逐步对社会公开。据说这样能够对违规单位构成更大的压力和约束力。

  这种说法让人难以认同。且不说审计部门日常公告的监督力度与公众影响力,和审计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年度审计报告不可同日而语。此前一直是由年度审计报告与日常公告同时点名批评,现在取消了威慑力最大、最为被监督部门所畏惧的年度审计报告点名,怎么对权力部门的压力和约束力反而更大了呢?

  去年,审计署曾向媒体坦言,中央财政支出的暗箱操作问题比较严重。而到今年,一方面说上述问题仍屡查屡犯,另一方面却将审计重心由“违规审计”转变为“效益审计”,重点不再是监督权力部门的违规支出,而是分析其支出效益———在违法违规已成为一些权力部门运作常态、审计部门称没有发现不存在违规问题的单位的情况下,效益审计能起到制止违规的作用吗?

  人们无从猜测这种“温柔变脸”下的深层背景或难言之隐,但人们不能不担心这种“变脸”的可能后果:当“审计风暴”的警示冲击力被削弱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违法违规者扑倒在法律制裁这一最后堤坝前;当为数不多的鼓舞、激励人心的手段也被放弃后,民众只能走向失望和木然。不管作何解释,也难建立诚信,赢得民心。

  对一些权力部门的违法违规,仅有审计报告点名批评是不够的,但没有这种点名批评更是不行的。审计变脸,不仅仅是一个政府部门作风的转变,它很可能松动整个执政大坝的一块基石。在审计部门“得罪人”越来越少的同时,政府在老百姓心中失分可能越来越多;审计部门越来越“安全”的代价,可能是整个政权、整个社会隐忧的增加。

  审计部门的日常审计行为,包括审计报告,也都是由人民纳税支撑的政府财政埋单,纳税人有权力知情,也有权力对审计报告的方式和内容提出要求。年度审计报告应不应该点名批评,须听取社会公众的声音,这才是“人民政府”应有的行政风范。对民众的意愿和要求,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各级政府不应该只是“酌情参考”,而应该惟命是从。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