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寄望“关系网” 咋建能力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0:10 新文化报

  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6%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首选的最有效的求职途径。(见本报7月17日7版)

  四成不是一个小的比例,可以说成较为普遍,为什么大学生较为普遍地把“关系网”当成求职首选途径呢?专家解释说,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什么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学子还是要依靠关系来选择工作?笔者以为

,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因为这与当前建设能力社会、开放社会的方向是相悖的。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身份本位的社会分层标准,日趋走向强调能力本位的开放社会。但四成大学生的选择告诉我们,身份的力量并没有从市场化背景下的利益格局重组及固化过程中消失,身份性的因素依旧存在,甚至被强化。有调查表明,家庭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等出身背景因素对子女教育机会的影响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9.9%猛然上升至90年代的17.9%。近年来,这一趋势应该是更加明显。

  事实上,身份强化的因素并不单单表现在大学生求职上,如城乡分割所导致的农民身份仍旧延续,由此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如就业、失业、教育、医疗、福利等,乃至事故性死亡所牵涉到的赔偿金额导致的争议也时常见于媒体,这些都是身份被强化的表现,而这与市场原则、现代公民权的原则是相对立的。在市场化背景下,身份体制仍在社会利益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身份化的趋势如果得以不断地强化,则会使各种社会力量致力于追求身份特权,而当身份特权在利益分配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时,人们就不会对普遍性的公民身份产生兴趣,对身份特权的追求就会取代对公民身份和民主权利的追求,而这则会对社会利益结构、权力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使社会的利益结构进一步碎片化,社会关系进一步原子化,照此下去,最终会走向对特权的迷恋。

  更严重的是,四成大学生首选“关系网”,不仅是在强化身份的特殊性,而且会制造不公平,强化社会分层的固化特征,影响到阶层间的流动,不利于开放社会和能力社会的形成。

  “关系网”是四成大学生求职首选,显然是一种错位,是对特权的膜拜和对能力的放逐。因此,应警惕四成大学生首选“关系网”背后的错位倾向:社会正趋近对特权的迷恋和身份被不恰当强化的特征。朱四倍(河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