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草地上两战友眼睁睁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0:45 南方新闻网

  草地上两战友眼睁睁消失

  兴国县百岁老红军王邦忠一生身经百战,长征时在机枪连做班长

  【2】

  他们在长征大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可能无法被提及,但他们出生入死的个体经历应该永远被铭记。

  兴国县城很小,采访车转了两圈,驶下大道,拐上小路,最后停在一个偏僻的巷口。

  记者下车步行几十米,来到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前。小院门楣上写着“邦国忠良”四个字。这就是老红军王邦忠的家。

  轻轻推开大门,院子里绿意盎然,豆角、丝瓜长势正好。客厅的轮椅上安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一脸安详。见记者一行进来,老人点了点头。这就是百岁老红军王邦忠。

  八旬老伴做“发言人”

  由于王老年事已高,需要安心静养,再加上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已不便接受采访。他82岁的老伴陈侨雄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担当起了王老“发言人”的角色。

  年轻时,王邦忠家里很穷,饥一顿饱一顿的。王邦忠的姐姐嫁给了当地一个偏僻山村的地主,其实那个地主也不很富裕,只是有点田地,有饭吃而已。由于家里穷苦,王邦忠只好到这个地主姐夫家做了一名长工,混口饭吃罢了。那时“穷得连内裤都没得穿”,陈侨雄老人说,王老参加革命时只穿了条单薄的长裤,里面没有穿内裤。

  参加红军后,有一次,王邦忠与战友们奉命去福建护送一位共产国际的顾问来苏区,在路过长汀时与敌人打了一仗。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战斗,当时还有些怕,但后来参加作战就没什么害怕了。

  王老一生身经百战,先后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打响后,他与战友们转战东北,参加了辽沈战役,打下锦州后,随林彪挥师南下,打遍了大半个中国。

  王邦忠以前常讲他在长征途中的经历,当时他在机枪连做班长。1935年8月上旬,过草地时,有一位于都籍姓谢的战友正行走在草地上,突然把机枪一甩,他回头一看,谢姓战友已掉进泥潭里,旁边一位刘姓战士立即伸手去拉,结果也掉进去了,短短几分钟后,两位战友就消失了,只留下了军帽在污水上面浮动……

  听着老伴讲述自己的事迹,老人显然有所触动,慢慢伸出了手,颤抖着拿起放在面前的绿军帽,慢慢地戴在头上。不料帽檐戴到了后面,成了“贝雷帽”,老伴“眼明手快”连忙帮他“扶正”。

  见过主席引以为荣

  王老一生中引以为荣的事情就是见过毛主席,王老对毛主席很有感情,家里的中堂就是毛主席像。他的小儿子王江征早年曾开玩笑地问他有没有见过毛主席,他很骄傲地说:“当然见过。”

  据说,来采访的记者每次都会问这个话题,王老每次都会很自豪地回答“见过”,几十年来他不知回答了多少次。昨天,本报记者也问了王老,老人很清晰地点头回答:“见过”。这是记者本次采访听到王老惟一的话。

  其实,王老绝非虚言,长征结束到达延安后,他就职于延安警卫团,先后在该团一营一连任过排长、连长。可想而知,他不但见过毛主席,应该还见过当时所有的领导人,而且恐怕不止一次。

  金婚伉俪相濡以沫

  采访中谈到和王老的婚姻,陈侨雄老人稍有羞涩,但更多的则是骄傲。陈老老家在广西,解放后在德保县医院当护士。而王邦忠解放后也到德保县工作。1951年,经当时的县委书记黄洪介绍,王邦忠和陈侨雄认识并相爱,真可谓“有缘千里一线牵”。1952年两人结婚,结婚时王邦忠46岁,陈侨雄才26岁。

  “爸爸妈妈非常恩爱,结婚54年,他们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爸爸是个开朗的人,妈妈也很善良。”王老的儿子王江征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时看到,陈老对王老十分照顾,在回答记者提问的同时,不时帮王老擦擦嘴角,扶扶座位,一举一动体贴入微。

  “我也是病号,但要照顾另一个病号!”陈老说,王老战争时两腿受伤,而年轻时她也是游击队员,现在腿也不好使,所以两人都坐轮椅,但她病情稍微轻些,而王老近两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由于儿子的工作较忙,她和王老都希望找个保姆来照顾,但“兴国找不到保姆”。

  一门忠烈两代英雄

  两个老人生了五个儿女,大儿子叫王江南,二儿子叫王江征,王老想生几个儿子,让他们的名字分别带有“南、征、北、战”这几个字,以纪念自己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两位老人引以为荣是大儿子王江南,他在1979年参加对越反击战时牺牲,当时年仅25岁。但王邦忠强忍住内心的悲痛,又将自己的小女儿王晓玲送到部队,让她接过哥哥的枪。

  王江南是一个坦克兵,在一次战斗中,坦克被敌军击毁,他拆下坦克上的机枪,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与敌周旋了三个多小时,最终在掩护战友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

  大儿子的死让陈老尤其悲伤,她对儿子牺牲的地点非常熟悉,熟悉到牺牲地周边有什么树,有什么岩石都说得很准确。因为她当年在中越边境打游击,曾长期活动在那片土地上。

  更传奇的是,陈老出生在广西,父母都是越南人,王江南牺牲的地点离外婆家不远,据说儿时他曾在那儿玩过。

  无欲无求颐养天年

  “爸爸是个淡泊的人,到了晚年更是无欲无求。”王江征说,老人生活简朴,没有任何物质要求。“我看家里的墙面旧了,想贴上瓷砖,但老人不高兴,只得作罢。”

  “爸爸很开朗,很健谈,还喜欢开玩笑,有一年家里的狗下了崽,正好老干局局长来看爸爸。爸爸对他开玩笑:‘你当爸爸了!’”老人的儿媳提起往事,还笑得合不拢嘴。

  “爸爸还很乐观,为了锻炼脑力,还数数。”老人的儿媳说,“以前是数到50,后来数到30,前两天数到20就不数了,毕竟是百岁老人了。”

  老人喜欢看体育节目,尤其喜欢看足球,但至今有一年不看电视了。半个月来,饭量也有所下降。早晨只能吃个蒸鸡蛋,晚上喝点米羹。“前天爸爸感冒了,有点发低烧,住进了医院。”王江征前天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主角:王邦忠

  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小山下村人,1906年5月出生,1931年先后参加当地赤卫队及少年先锋队,后转入独立营,历任红9军团军部通讯员,红9军团军部特务连战士,32军军部机枪连班长,延安警卫团一营一连排长、连长,45军134师67团连长,补充师2团一营一连指导员;1949年5月后,历任广西德保县大队代理教导员、德保县人民政府人事科长,广西百色地区医药公司、盐业公司、右江宾馆经理,1972年12月离职回兴国县定居。

  ■长征往事

  草地吞噬无数红军生命

  草地,是黄河上游的高原,海拔在2000米左右,没有人烟,没有树林,没有飞鸟,一个死寂的世界。人人都说,草地是绝地。放眼望去,纵横数百里,苍苍茫茫,渺无际涯。草丛河沟交错,乌黑色的积水散发出腥臭气味,腐草结成的表面十分松软,泥泞不堪,在郁郁葱葱的青草之下,是一个满布机关陷阱的大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失足其间,就会越陷越深,陷于灭顶之灾。

  过草地时,先头部队抬着向导,选择草根较密的地方,一步一跳,艰难地行进着,并为后续部队留下一个又一个路标和安全标记。

  沿着先头部队开辟的道路,中央红军主力随后陆续进入草地。无数红军战士有的被泥潭吞噬,有的不敌严寒被冻死,有的因身体虚弱而病死,更多的是因饥饿而死。红军各部队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后,奇迹般地走出了沼泽草地,分别到达川甘边境的班佑、巴西地区。

  ——摘自《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1893-1949)》

  本报特派记者谢江涛普德法刘延春

  图:

  采访中,已经百岁高龄的王邦忠不经意就睡着了。

  本报记者 徐文阁 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