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透视“末代皇帝维权案”的三个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1:06 浙江在线

  到北京游玩的人,一定有不少人光顾在故宫博物院端门东朝房展出的中国最后帝王世家展。因展览使用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及其家族成员大量照片,近日,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金友之(原名爱新觉罗·溥任),一纸诉状将展出单位和展览策划人推上法庭,称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溥仪的肖像使用权,要求停止侵权。一时间,"末代皇帝"维权第一案引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7月17日新华网吉林频道)

  且不管“末代皇帝维权案”最终会受到法律的怎样一种公断。在通读报道之后,笔者不自觉地萌发了三个界乎法律意义之外的担忧。

  其一,此案是否属于炒作之风盛行之下的副产品?这场名为“中国最后的帝王世家展”是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王庆祥策划、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共同冠名举办的。而这场在严格意义上更具官方性质的展览早在6年之前就已在故宫端门东朝房展出,期间,包括笔者在内已有数以万计的民众正是通过参观这场展览,而距离地触摸到了那段历史纷争的风花雪月。在堪称信息爆炸的年代里,难以想象,在漫长的6年时间里,金老先生何以一直不曾知晓在北京有这么一场展出,并且不闻不问,一直到今天才“偶然发现”,在恍然大悟之后也使得这场官司姗姗来迟。诚然我们该为金老先生对胞兄的殷殷亲情报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但此案从酝酿、策划到正式启动司法程序,一路走来,可以肯定地说,绝非只是金老先生一人独行。联系到如今炒作之风靡一时的现状,也不无有理由叫我产生这样的担忧:金老先生的朴素情感和善意初衷是否也有被周围盛行的炒作之风吹皱的可能呢?

  其二,此案会否引发一轮无谓的“历史故人维权热”?纵观全国上下,诸如此类的关于历史人物、事件、纪事的专题展览很多很多。而在展览中展出大量历史性照片、日记,文史资料,甚至是历史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几乎是此类展览的普遍模式。此案也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此前不久霍元甲后人为电影《霍元甲》相关剧情讨说法的案例,曾引发一场有关娱乐艺术与历史原型该如何对接的热评。反观此案,笔者不禁担忧:法庭之上有关“历史名人照片该怎么用”的辩论,会不会也将引起法庭之外的众多“末代公主”“末代王爷”“末代太后”的后人们纷纷效仿,进而引发一轮竞相为“历史先人维权”的热潮呢?若果真那样,该有多无谓!。

  其三,此案会不会产生另外一个重要的负面影响:局限了公众对历史享有权的空间。中国老百姓有一句古话,叫做“再穷莫作贼,再屈莫打官司”,因此不管此案最终如何公断,但惹官司上身对大部分人而言毕竟不是一件好事。诚如该案,王庆祥是展览的策划者,不可否认,他把自己多年潜心研究、悉心收集的有关末代皇帝溥仪的珍贵文物资料,呈现给了大家。纵然展出方存有商业营利行为(以每位5元标准收取门票),但依笔者之见,最大的收益者还当属于数以万计参观过展览的民众,正所谓知识是无价的。更何况,这些珍贵文物的收集、取得,不乏需要有偿支付,再说维持日常展览亦需要一定资金来源,要求其全然公益免费展出或由国家包办,也不太符合客观实际。但无论如何,针对这样一个案例,法律无疑在保护私权方面已经显示了它的高姿态。没错,溥仪是一位公众人物,但他却又不同于现世的娱乐明星或文化领域的公众人物,他在一定意义上更多则是一位历史人物,他的历史更大程度上要属于也应该属于民众共享的文化资源。由此,笔者也产生了对此案最大一点的担忧:会不会向更多的历史研究者或手持珍贵史料的学者、大众提出了忠告,由此产生了对于“法律上还有多少手续未办好”的诫心,进而束缚了他们正在或准备实施与公众分享历史的计划?那样,将导致民众被大大局限了对潜在历史资源的共享空间,无疑成了这起“末代皇帝维权案”中最大的输家。

  但愿笔者的所有担忧都是多余的!


作者: 杨介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