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被困40小时 时报记者逃出生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1:40 信息时报

  □专题撰文 时报特派记者 王道斌 见习记者 张立璞

  专题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何建

  在前日夜间记者一行利用手机仅剩的电池将稿件发回后,受武江上游的乐昌地区洪水回落的影响,桂头地区江水不降反升。整个涨水过程从前日晚间9点起,直至昨日凌晨3点

方才开始出现明显的回落,下午3点半钟,在本报派出的第二梯队赶至乳源镇后,记者一行终于决定涉水走出被困地段,至此被洪水围困40小时之久的本报采访组终于逃出生天。

  1上游屏障房屋倒塌

  宾馆又迎六名难民

  记者在与上游乐昌地区联系后终于得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被洪水围困多时的乐昌市水位终于开始回落。也许正是因为上游洪水的迅速涌入,桂头地段洪水不降反升。在汹涌的洪水冲击下,位处宾馆上游50米处的一所三层高砖房轰然倒塌。而此时,洪水比记者发稿前又增高了至少60厘米,记者所处的祥兴宾馆也失去了在上游为其抵挡洪水的最后一道屏障,洪水以及被摧毁的电杆、树枝等物品开始直接向宾馆大楼冲来。下午6点40分,也许是眼见着同为砖混结构的邻居房屋倒塌了,与宾馆楼道窗台仅距离3米左右的邓先生一家终于决定尽快离开岌岌可危的自家楼房,通过天台,前来拥有更稳固基础和更厚重墙壁支撑的祥兴宾馆躲避。

  由于没有牢固的楼梯供他们一家五口从空中横渡过来,邓先生找来了4根碗口粗的木料,和大批宽大的木板自制楼梯。而这边祥兴宾馆内的记者一行被困群众,也没有闲着。一边找来了牢固的长绳索从四楼抛到对面天台作为保险带,一边组织了四名青壮年男子支撑起邓先生伸过来的四根圆木。利用随身携带的钉子和铁锤,邓先生在洪水上方摸索着前进。天梯架成,对面天台上其余被困的邓先生三名子侄、妻子和弟弟先后在记者等人支撑的“安全带”维护下,终于脱离了那栋危楼,成了宾馆的新住户。

  2凌晨3点洪水回落

  记者终可安心睡觉

  入夜之后,下午时已经放晴的天空突然又下起了暴雨,在与上游流下来的洪水汇聚后,桂头水位仍在不断的上涨。且一步步逼近了宾馆客房的窗台,所有被困住客开始担心在夜间暴涨下会涌进房间。

  记者在收拾随身行李时发现,宾馆外侧的一根水泥电线杆在洪水的冲击下开始摇晃。为了防止夜间水泥杆砸向房间,记者只能将房内三张床拼在了一起,并直接推至内侧墙边。同时决定,夜间轮流休息,确保一人值班,随时注意水情。

  迷迷糊糊的到了凌晨3点,值班的摄影记者兴奋地摇醒了大家,“水开始退了”,从宾馆楼道阶梯处来判断,水位确实已比最高峰时下降了40厘米。这对担惊受怕了一晚的大家来说,无疑是一支“强心针”。但不敢大意的记者,还是等到了凌晨5时许,水位退下一米左右,才开始一起安心倒头大睡。早上8时,报社司机兴奋的敲门告诉大家,采访车终于露出了车顶。可困扰大家已久的粮食问题,仍没能得到解决。

  3报社紧急联系救援

  乳源武警突然出现

  洪水退却的速度虽然比较迅速,但直至中午1点左右,宾馆前方路面的积水仍然有一米左右。正在记者担心洪水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退至安全水位,并方便步行撤离现场时,三名浑身湿漉漉的武警乳源某部的官兵突然出现在了祥兴宾馆内。他们是在中队一名曹队长的带领下,前来解救记者前往有电的安全地带发稿的。原来在记者被困的两天一夜里,本报后方一直没有放弃解救5名前来韶关采访的记者司机。广州日报集团领导、社长、分管老总及部门负责人在不断发短信安慰记者、询问情况的同时,也相继通过跑线记者联系正在当地抗灾的部队请求实施救援。在难以找到能靠近宾馆的船只的情况下,报社甚至向正在韶关当地救灾的广州空警提出了救援申请。而三名武警官兵正是在此情况下,游泳度过浸水地段出现在了记者们的面前。记者担心撤退时随身携带的重要采访、发稿设备进水,婉拒了曹队长等人援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报派来的第二梯队也已赶到了乳源县桂头镇附近。在接到通知后,记者一行决定携带来时的装备,涉水通过被困地带,与支援队伍回合。下午3点30分,记者卷起裤管冲进了齐腰深的水中,将电脑等器械高高举起后涉水走过了600多米长的浸泡路段。又步行了近两公里,才在已被大水冲毁多处的桂头大桥另一侧,找到了前来增援的同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