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幸福指数"为何不能取代"GDP崇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1:46 浙江在线

  日前,英国“新经济基金”联合该国“地球之友”搞了个《幸福星球指数》报告,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次“幸福”大排名。排名榜里,中国人民的幸福程度排在第31位,在亚洲国家里仅仅排在越南(第12位)的后面,比日本(第95位)、韩国(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位)人民要幸福得多。

  比较跌眼镜的是,依该报告,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是瓦努阿图——南太平洋上一个

80多个岛屿组成的小国。而8国集团的成员则全部被排在了50名以外,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幸福程度更是被排在了第108位和第150位。

  据说这个排名在标准上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其他幸福指数标准,更多地考虑了“获得幸福的投入产出比”——在指标计算中,更多地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因素。组织者说,“结果显示出对资源的高度消耗水平并不能与‘幸福’直接划等号。”

  尽管很多媒体和学者对之多予诟病。比如说,他们认为这个报告过于忽视了个人的收入水平对“幸福感”的作用,让人产生了收入越高、经济越发达国民越“水深火热”的印象。但在我看来,仅仅因为这些,就彻底否定这个排名的价值,甚至因此怀疑“新经济基金”、英国“地球之友”这样的公众组织要“蒙”谁,也是很不公道的。比如,幸福星球指数肯定了对地球资源低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肯定了绿色经济的价值取向,肯定了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利用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因为他们花费最少的资源却让人们过上最幸福的生活。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要乐观其成的东西吗?它与以“节能”战略和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如此不谋而合!

  我们知道,自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以来,美国人使劲铺张浪费便可拉动全世界经济(GDP)增长,已成不争的事实。比如,“衬衫换飞机”,一边是8亿件衬衫,一边是一架波音或者空客。要号召美国公民省着点穿衬衣,显然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记得有一位研究经济的学者经过认真地分析之后,写文章认为: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值。这位学者的立论,其实不外是唯GDP论的一个表现形式,因为“衬衫换飞机”的经济学主要出发点是中国的出口(又谓之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如我这般视野仅仅局限在民生经济的人看来,这个交易划得来是划得来,可如果没有看到这个交易背后亿万亩棉田里的棉花艰难的生长过程,没有看到支撑这个交易微薄的利润率的世界“工厂”和廉价的劳力,没有看到它背后带给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样也是不怎么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英国的“新经济基金”和“地球之友”搞出来这个排名,顺便替发展中国家敲打敲打“那个对地球资源的消耗程度最严重”的国家,指出它“生态负债”的事实,看来实在是一件不错的事情,难道不是吗?

  此外,我觉得该指数还有个特别重大的意义,它实际具有某种人文关怀的意味。在全世界的主流价值一致把可以很奢侈地使用衬衫、穿脏就扔当成最幸福的生活时,为什么就不能证明一个低能耗生存的太平洋小国比之更加幸福?瓦努阿图人民的生活听起来就很爽,相信发展中国家的很多人在知道了这个排名之后,内心一定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平衡。更何况,瓦努阿图的人民过上的确实是很幸福的生活。根据从那里旅游回来的人介绍——在瓦努阿图的海域,只要戴上潜水镜,就可以直接下海抓鱼。游累了,可以回到船上钓鱼。在这里钓鱼是最容易的事,一竿下去,总会有收获,而且收获的常常是金枪鱼这类“贵族鱼”。在这里,被国人视为“极品”的梅花参到处都是,一般都有一米多长,直径在10-15厘米——难道这样的生活不幸福吗?

  说到幸福指数,其实并非那么值得怀疑。世界上有很多正统的学术机构和严肃的学者在致力于这样的研究。比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内曼和经济学教授克鲁格,就对此有过很有影响力的研究,他们将其命名为“幸福经济学”。克鲁格教授在很多年前还说:“我希望很多年以后,这个指标能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重要。”国内已经有一些城市,如深圳在几年前开始对此率先尝试。深圳的做法是,将“幸福指数”细化成“个人幸福量表”,由统计部门统计相关数据,由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定期发布计算结果。

  将幸福指数引入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像对待GDP那样,将“公民的幸福感”的程度纳入地方政府的责任目标,有没有可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省市的负责人在发言时就表示过,要把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纳入对政府工作的考核。看来问题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荒诞,关键可能还在于“以GDP论英雄”的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和全世界范围内的GDP崇拜。

  GDP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率一起,成为衡量一国经济景气、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依据。但GDP崇拜带来的后果也不可小觑。由于长期将环境代价排除在国民收入的账户之外,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和收益事实上已被严重扭曲。比如,在一些片面强调GDP的地区,高经济增长其实是以环境的恶化和高能源消耗为代价的。一个内陆农业大省的统计数据显示,GDP增长9%,但环境污染损失却占到GDP的15%,新增的GDP基本被环境欠账吃掉,经济增长的实际意义完全消失。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组织的年度报告中更是赫然写着“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已到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

  既然GDP只能对经济生活中那些货币化了的部门进行评价,而不能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加以计量;既然GDP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当前和未来的净福利变化,不直接体现公民关于幸福的终极诉求,为什么幸福指数不能彻底取代狂热的GDP崇拜?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