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考核理念转变能带来干部选任的“春天”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2:00 光明网
倪洋军

  日前,中央组织部制定下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这一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干部考核理念新的转变:一是增加了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两个环节。突出了干部考核上的群众公认和干部政绩考核上的定量分析,有利于考核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二是引入考察组集体面谈的方式,增强了个别谈话的针对性和深入程度。三是增补了综合评价环节,即由考察组成员先集体讨论,然后形成评价意见,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四是体现了综

合评价,避免了传统考核上的“唯经济指标论”或“唯GDP论”,有利于干部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

  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的一个成功实践。但是,这样的改革实践,能否给干部选任带来新的“春天”,能否真正避免干部“带病提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是因为:

  一是群众能否真正参与进来?虽然《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成功引入了“民意调查”这一重要环节,但是群众参与的面能否保证,的确是个问题。考察组在选择民意调查对象时能否做到随机、全面,恐怕很难。另外,即使采取了民意调查,群众能否敢讲真话,也是比较令人担心的。因为很多群众对各种调查已经有点厌倦了,糊差、应付的比较普遍,这就导致了民意调查的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二是干部能否真正诚实起来?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了弄虚作假,习惯了编造数字,习惯了欺上瞒下。对于考察组在考察期间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有关数据能否保证客观、准确,恐怕无人能知。尽管实绩考核体现了综合评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好遮百丑的现象还是经常存在的。再说,谁会将影响个人成绩的矛盾和问题提供给考察组呢?

  三是结果能否真正运用起来?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也许组织部门牵头搞的综合考核评价过程非常全面、到位,结果非常客观、准确,但是,光凭结果是不能决定一位领导的升迁去留的,最后还要经过常委会或“书记”定。如果常委们心中有了小九九或者“书记”有了意向人选,考察汇报能起到什么决定作用,恐怕没有人能够保证。

  四是监督能否真正严格起来?干部的工作实绩固然可以通过考核管窥一般,但是干部的一贯表现是无法通过考核真正得出的。再说,干部的权力运行过程真正做到“公开”、“透明”的也比较难。一是很多事情无法“公开”,比如领导的“私生活”;二是很多环节无法“透明”,比如领导的工作方法。尽管也有各种监督措施,但是在权力和金钱面前,天平往往会失去平衡,公理往往会被“私欲”淹没。

  五是惩处能否真正利落起来?党内的确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但是党内反腐败机制一直是建立在“教育为主”之上的。所以,很多腐败分子总是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贪一点无所谓,顶多做几年牢。纵观党内反腐败成果,敢于“连锅端”的很少,一般都是“点到为止”,殊不知,隐患不除,毒瘤是永远根治不了的。“杀一儆百”,不失为反腐败的一剂良药。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使干部选任充满“春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固然重要,但是,完善和改革权力运行监督和惩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