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13次奥赛冠军为何换不来一个诺贝尔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0:45 四川新闻网

  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7日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落下帷幕。中国队6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金牌,并以总分214分再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7月18日新华网)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每年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行,是为全球高中学生举办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数学赛事。自1986年以来,中国队已累计13次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喜人的奥赛成绩难掩一个悲怆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13次奥赛第一换不来一

个诺贝尔奖?

  笔者承认自己是有诺贝尔情结的,在笔者看来,这种情结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当今科学最高荣誉的象征。就像世界杯金牌一样,一个国家说自己是足球强国,但一次都没有得过世界杯金牌,这样的足球强国无疑让人怀疑。诺贝尔奖缺位的背后,是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的事实,这才是最值得人们关注的,这才是最让国人神伤的,这才是国人深深的诺贝尔情结根源所在。

  近日,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来到上海,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他表示,多所世界著名大学校长都有一个相同的结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本科生。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的青少年教育是比较成功的,13次奥数第一,无疑也证明了青少年教育的成功。但是,青少年的成功为什么不能推及到成人中去,为什么不能在最后的科研中结出硕果?

  我们还是拿足球作比较,中国青少年足球在世界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我们常常看到他们在国际赛场上赛出好成绩,但是为什么一到成年队,他们就被打出原形,暴露出弱队本色?这里关键是培养理念的问题。我们的培养没有着眼于长远,而是为了让球员尽快出成绩。这其中,支配球员成长的不是快乐理念,而是深深的功利之心。我们的奥数培训也同样如此。在国外,学生参加奥赛,大多是凭自己的兴趣,而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奥数培训。如此培训下,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会考试、会参加奥数考试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参加奥数比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拿金牌,上好大学。

  我们看,20年来,那么多的奥赛优秀学生都干什么去了?他们有几个真正投入到数学研究中去了?如果说学生参加奥赛为上一个好学校;那么学校组织参加奥赛就是为了办班盈利,给其“名校”再加一道彩;而教育主管部门则是为了政绩,更能让全国人民陶醉于这种“成功”之中,从而忽视对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

  若论考试功夫,中国学生第一,试看天下谁人能敌!我们的教育,紧紧围绕着考试,培养的只是一群会考试的学生。如此教育理念,怎么能产生数学大师,怎么会有诺贝尔奖在中国诞生?笔者常恨诺贝尔奖为什么不能通过书面考试获得,如果有这样的考试,笔者相信,中国13次奥赛第一的奇迹,也会在诺贝尔上出现。那时,诺贝尔情结也就留给外国人了。只是这样的诺贝尔,世界还会看重吗?(毛建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