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生公寓就是我们上海的“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6:21 新民晚报

  

学生公寓就是我们上海的“家”
学生公寓就是我们上海的“家”
学生公寓就是我们上海的“家”
见习记者曹刚实习生蔡子祺董正刚撰文

  他们是由外地房客组成的“临时家庭”,为了在上海寻找工作,聚到了同一屋檐下。

  每到夏天,许多从外地来上海求职的,或者在上海高校毕业后留下来发展的年轻人

,辗转于申城街头。2年前,他们大多寄居在一些简陋便宜的招待所,本报曾关注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今,一些专为这些外来求职者提供长期住宿的学生公寓应运而生。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又将怎样?

  胡阿姨:20个孩子的“临时妈妈”

  坐1小时车去公寓打工

  昨天上午9时,胡阿姨和往常一样,从七宝出发,转乘2辆公交车,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赶到位于沪闵路上的学生公寓。

  烈日炎炎,站在公寓楼下,胡阿姨满头大汗。她在便利店买了10瓶冰冻盐汽水,径直走向903房间。

  胡阿姨52岁,家住闵行七宝。今年初,大学毕业已2年的儿子小蒋开办了这间学生公寓。自从公寓开张后,退休在家的胡阿姨开始为儿子“打工”。从公寓步行到轨道交通1号线漕宝路站约10分钟,距离常开大型招聘会的光大会展中心和上海体育馆也比较近。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学生公寓生意不错。

  说是公寓,其实不过是1套两室一厅,近100平方米,共10张上下铺单人床,如同大学里的集体宿舍。房客大都是来上海找工作的外地大学生,也有一些找到工作但手头不宽裕的职场新人。房租每月400元,也可按天或按周支付,不需要“付3月押1月”。

  房间卫生阿姨全包了

  “请大家喝盐汽水。”人没进门,胡阿姨的声音先到。

  “阿姨好!”门口涌出好几个光膀子的小伙儿,热情地打着招呼。

  “上周投的简历有回音吗?”发完盐汽水,胡阿姨问。小李收起手头的《人才市场报》,笃悠悠地说:“阿姨放心,过几天肯定有好消息。”

  胡阿姨又抬头问小李的上铺:“小王,快把床单和被套换下来给阿姨洗,一个多月没换了。”

  “阿姨,你不说我还真忘了,又要麻烦你啦。”小王笑着探出头来。

  “天气热,你们要每天擦席子,擦的时候记得……”胡阿姨话音未落,小王接过话茬:“要放点花露水,这样就擦得更干净。阿姨,你提醒我们很多次啦。”趁小王抽被套的间隙,胡阿姨拿起扫帚,准备打扫房间。小张一把抢过扫帚,又被胡阿姨抢了回去。

  胡阿姨一边扫地一边说:“小张你刚搬来,不了解情况,房间卫生都是我一手包办的。你们只要专心找工作,扫地、倒垃圾、洗被单这些小事,都别操心。你们和我儿子年龄差不多,在这里,阿姨就是你们的妈妈,有啥困难尽管说。”

  阿姨借你100元去面试

  扫到里屋时,胡阿姨见到正在打领带的小赵:“今天要去面试啊?”

  小赵点点头,随后面露难色,欲言又止:“阿姨,能不能……”

  “都来一个多月了,怎么还这么客气。有话就说,否则阿姨生气啦。”

  “阿姨,我、我这礼拜的房租能不能缓几天交?最近找工作开销大,钱周转不过来。”小赵低着头,压低了嗓子说。

  “我还以为啥大事呢,没关系,等你有钱了再交。”胡阿姨爽快地说,“这月生活费够花吗?阿姨先借你100元。今天去面试,车钱免不了,晚了还要在外面吃饭,又要花钱。你们找工作不容易,阿姨明白。”

  胡阿姨的关心,小伙子们明白。小唐的话颇具代表性:“我在上海有亲戚,但还是喜欢住这里。这里就像寝室,有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还有关心我们的胡阿姨,感觉挺温暖。”

  黄哥:做一个快乐的“孩子王”

  决不把客厅当卧室

  昨天傍晚,嘉定区定边路。走近这间位于16楼的学生公寓,客厅里传出此起彼伏的歌声,房客正和房东一起唱卡拉OK。房东姓黄,30岁出头,大家都叫他“黄哥”。

  推开房门,屋内三室一厅,客厅墙壁上的标语很醒目——“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未成功”“计划未来,不如行动于现在”,这都是黄哥自创的“名言”。“即使你只是来暂住,我也希望这些标语能起到激励作用,在一批又一批匆匆过客之间传递。”黄哥说。

  “有些公寓为了摆放更多床位,把客厅也当作卧室,我不想这么做。”黄哥补充说,“我们的客厅是公共场所,大家一起聊天,沟通感情,解答困惑。我们相处都很融洽,不分彼此。有好吃的一起吃,有些生活用品也是共用的。”

  与学生们同吃同住

  站在公寓阳台远眺,能清楚看到黄哥自己家的楼房。

  大学毕业后,黄哥曾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凭着几年工作积累下的资本,开办了这间学生公寓。学生公寓今年4月开张,黄哥也搬到了这里,睡在客厅的沙发床上。他和学生们同吃同住,经常一个月只回一次家。

  “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缺少什么。”黄哥说,“公寓不只是一个驿站,更是一个大家庭。他们各有各的难处,我从不为难他们,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像家庭成员,彼此需要,彼此安慰,彼此影响。”

  暗中给房客当“保镖”

  说话间,门外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黄哥,我回来啦。”这是大一学生小余,7月份刚搬来。小余主修计算机专业,学校要求下学期每人自备一台电脑。她来自单亲家庭,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为此,她不得不搭上整个暑假的时间,打工挣钱。

  “第一次见到小余,觉得她特别无助。身材瘦弱,一个人拖着大行李箱,感觉是投奔我来了。”黄哥回忆道。

  搬来后的第3天,黄哥帮小余在公寓附近找了一个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工作第1天,他用摩托车接送小余上下班。

  几天后,小余执意不让黄哥再接送了。黄哥虽然口头答应,但还是在暗中跟着,确认她熟悉了回家的路线,才悄悄返回公寓。

  昨天气温超过37℃,大家就煮点方便面当作午饭

  傍晚回到“家”,坐在一起聊找工作的事

  天气太热,晚上就待在屋里下棋

  见习记者雍榕摄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