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免费游戏”背后的忧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8:00 光明网
胡继扬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某重点高中的一名毕业生在进入暑假后不分昼夜地连玩了一周网络游戏,导致视网膜裂孔,目前正在手术后的恢复期内,每天戴着墨镜度日。青少年沉迷网游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目前,许多网游运营商又纷纷以“免费游戏”为号召大作宣传。这对玩家看似是好事,其实未必;对整个社会来说,更是值得忧虑的。

  所谓“免费游戏”,就是改变以前销售点卡的营利模式,不再针对游戏时间收费。

经济相对宽裕者,如有固定收入的成年人,并不会很在乎点卡钱;而较有自制力的玩家,懂得健康游戏箴言所说的“适度娱乐”,不会花很多时间在游戏上,因此也不会在乎点卡钱。那么,“免费游戏”这面大旗,是用来吸引谁的呢?很明显,就是冲着青少年去的。青少年没有能自食其力的稳定收入,因此对名义价格十分敏感,需求弹性高,容易被“免费”的幌子吸引过去;另一方面,青少年思维活跃,社会经验却不深,抗拒虚拟世界诱惑的能力相对较弱,不惜把大量时间投入到游戏上,因此豁免点卡费用就更加强了他们对游戏的向心力。“免费游戏”大行其道,墨镜厂商或将有福。但此外的人是否应该高兴?

  “免费游戏”没了点卡收入,其创收妙策是卖游戏中的虚拟财物,如武器、防具等。或直接销售,或利用特殊的游戏规则变相销售。为使玩家多花钱(多买武器防具,多死几次),运营商有意地刺激玩家PK。比如最为典型的《征途》,将玩家分为十个阵营,通过种种游戏规则鼓励PK,迫使玩家花钱。游戏的暴力程度越高,运营商腰包越鼓,实际上就是着力发挥网游的消极面(“消极”是对社会而言;对运营商那反而是积极有益的)。7月11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了暑期绿色游戏评测报告,指出《征途》具有不良的误导性,是比较“烧钱”的游戏,肯定不适合未成年人,甚至不适合成年人。

  “免费游戏”在经济上更是危险的。目前虚拟财物的若干法律问题尚未解决,更谈不上法律保障,而运营商却已在公开叫卖。如果有人吃亏,肯定不是大权在握、又当球员又吹哨的运营商。在运营商那边,虚拟财物可以以零成本任意复制;而玩家获得虚拟财物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在价值创造上是毫无意义的),由此形成虚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构成“虚拟价值”,使玩家愿用现金去购买虚拟财物。销售虚拟财物的实质就是用虚拟的价值套取真实的价值。这是违背价值规律的行为,必然造成混乱。运营商与玩家之间的不对称,加上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混乱,就为种种网络赌博、金融欺诈大开了方便之门。

  综上,“免费游戏”实在不值得鼓励,全社会需对此多加考量。为网络游戏例规定则,这一工作确实应该抓紧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