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对择校费“杀人”,我们还能说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0:01 红网

  江苏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小学的13岁女生夏宁,由于在参加当地一热点民办初中的择校考试中发挥失常,加上家里经济困难,父母无力筹足近2万元的费用,在写下遗书后,毅然离开了和她一起生活了13年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据《江南时报》)

  13岁的花季女孩,却因为2万元的择校费选择自杀。而这还不是孤例,2005年7月份,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也是因为择校费,永远地离开了人间,“我死

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

  孩子的家人该是何等的痛心,不难想象。只是,作为旁观者,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我们能说孩子不应如此固执吗?夏宁的一个邻居就是这样的看法,“没能考上热点民办初中并不是代表没有书读,我们这里的小孩都可以上县第四中学。”可是,只要学校存在强弱之别,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心智正常,都会将上好的学校作为目标。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考大学,起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能感叹孩子的心理太脆弱吗?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高斌主任就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但是,我们更应当关注的还是:是什么给了孩子这样的打击?难道不是极端不合理的体制吗?在这样的体制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弱者,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可能表现出心理脆弱的一面。因为孩子上大学拿不起钱,自杀的家长难道还少?

  我们能感叹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波动不够关心吗?夏宁的爷爷说,13日中午他和孙女一起吃饭时,就发现平时活泼的夏宁变得沉默寡言,情绪异常低落。也许这时起,孩子已经在考虑如何摆脱压力了。或许这时家长能积极地疏解孩子的心结,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阴影一旦布下,谁又能肯定几句体己的话就可以驱散呢?

  或许只有高斌主任说得对:“在考试和升学制度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夏宁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难道说,“吃人”的择校制真的没有办法解决?积弊的确难返,多年来形成的利益关系,一时间也难于扭转。但是,却不等于就解决不了,安徽铜陵市积十年之功,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其经验就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向弱势学校倾斜;校长、师资在各校之间轮换;将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平均下放各初中。结果,铜陵的市民都认为:“这里的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如果是这样,还会有人择校吗?还会发生因择校费自杀的悲剧吗?

  所以,关键并不在于能不能解决,而在于能不能下定决心,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面对不断发生的悲剧,有关部门该警醒了吧!

稿源:红网 作者:王希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