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而优则仕”是遗毒更是流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0:02 红网

  7月18日,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即将闭幕之际,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成了论坛上最耀眼的“明星”,作为美国常青藤联盟学校中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雷文教授昨天就中国高校中存在的“教而优则仕”现象明确表态:不赞成。(见7月19日《东方早报》)

  理查德•雷文认为,现在中国高校存在一种现象,教授们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多项奖励后,就被任命到行政岗位,担任管理工作;但其中有不少教授,其长处

在于科研,繁忙的行政管理不仅埋没了他们的才能,还耽误了他们继续科研的脚步。

  耶鲁大学校长的一席话,恐怕是击中了国内高校管理层的软肋。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都被浓厚的“士大夫”、“学而优则仕”的遗毒所羁绊和困扰,现今高校中的教授学者们,也难逃这个窠臼。与此同时,“教而优则仕”——学者行政化,目前是个普遍现象,成为高校中的“潜规则”,已经衍化为人所共知的流弊。

  理查德•雷文所言非虚。“教而优则仕”的弊端众所周知:这一方面造成了学术资源中人力资源的不正当转移和浪费——学者搞行政势必会忙于纷繁的行政管理和各种应酬中、陷入官场的纷扰等,分解和分散了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在“学者”和“官员”的双重身份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另一方面,这同时也增加了高校的管理成本——让不擅长“做官”的“书呆子”学者,去搞管理和行政,表面上看是对学者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和身份地位的肯定,实质上却是让高校的管理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这实在是个“双输”的模式——它让相当部分学者在成名成家后,因为介入行政的原因,而丧失了其作为学者的职责和能力,在盲目的高校管理中成为不伦不类的官员;同时,正因为这些学者官员的存在,高校管理等深层面的改革也难以触动——搞学术与搞行政难以两全,往往成为一部分学者官员自找或者他给的借口。

  学术研究中,功利思想的渗透,已经成为污染学术纯洁和阻碍学术进步的大敌。除去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中“士大夫”思想的遗留在作祟外,笔者认为,缺乏透明而舒适的学术环境、学者的社会地位和研究成果之间不能达到合理调配、学者不能得到应有的社会承认和认可等等原因,都是学者只是把搞学术当作一个个人获取财富和成长资源,以及向行政进发的跳板和阶梯、把搞学术贬抑化和功利化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的。

  对于“教而优则仕”的现象,笔者认为理查德•雷文的观点值得借鉴:不去强迫教授和学者“教而优则仕”,让他们能者而居之。比如在耶鲁,很多在研究方面取得成功的教授对管理没有兴趣,学校会尊重教授的选择,不会让这些优秀教授做管理;当然,也有一些教授,科研做得好,管理同样也在行,他们希望转到管理领域开始新的挑战,学校也全力支持,总体原则是选出有管理能力的人和有研究天赋的人,让他们各司其职。

  当然,理查德•雷文的观点因为国情和话语环境的差别,也只能在国内生成为“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如何使“教而优则仕”的遗毒和流弊彻底革除,笔者认为,这一方面需要“教而优”的高校教授和学者们,在心理上驱散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思想的影响,清洁学术环境;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特别是高校,要给“教而优”的高校教授和学者们以健康和浓厚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不再认为“出仕”是“教而优”的终极出路和目的。

稿源:红网 作者:李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