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山银水新田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2:10 大江网-江西日报

  

金山银水新田园
本报记者周霖摄

  数字

  ●上半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41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7%

  ●全省早稻丰收已成定局,单产可望超历史

  ●1至6月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523.16元,同比增加145.16元,增幅达10.5%

  

金山银水新田园
7月18日,九江县港口街镇丁家山村农民黄树林喜笑颜开。该县是去年地震重灾区,今年6万亩早稻喜获丰收,产量超过2400万公斤。本报记者朱文标摄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著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篇章,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全省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信心满怀。

  信心来自对科学发展观的把握,来自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劲推力,来自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兴农“五化”的战略决策:“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

  春风中撒下希望,夏花中收获丰硕成果。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我省“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思路清晰——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7月初,余干县三塘乡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稻浪翻滚。望着满眼醉人的金色,塘西村种粮大户章进仕弯腰从稻田里摘下一把稻穗说:“看,今年我家早稻多用了一斤种,每亩有效穗比往年多了3万多粒,穗多就粒多,粒多产量就高,早稻单产可达440公斤,比去年增了57公斤。”

  章进仕通过实施“多用一斤种”提高粮食产量的事例就像一个微缩的景观,让人们高兴地看到: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全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效应开始彰显。

  良好的效应源于正确的宏观决策。近些年来,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生产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省委、省政府关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粮食生产步入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量的良性发展轨道;经济作物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一区一业、一乡一品”格局;规模饲养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主导。全省规模养猪比重达到51.8%,规模养禽比重达到53.1%;水产业加大了大资源开发、宜渔低洼涝田资源开发、和中低产鱼池改造的开发力度。

  更大的变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转移到转变生产方式的轨道上来。围绕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全省开展了农业科技提升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等。集成绿色大米生态农业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水稻高产技术配套集成等农技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工程带动全省早稻平均单产增2.5公斤。

  节本增效——农业资源在循环中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快点走,去听县里的技术人员讲机械化稻草还田课哟!”7月中旬的一天早晨,进贤县三里乡雷家村农民互相招呼着,陆续来到种粮大户雷慈生家。当技术人员介绍雷慈生机械化稻草还田2000余亩,早稻产量增加159吨,节本增效22.5万元的情况时,农民们纷纷要求搞机械化稻草还田。

  节本增效农业就是把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废弃物排放等诸环节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现代农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使农业资源在循环中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我省是传统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农产品丰富。与此形成较大反差的是,由于生产水平和结构层次较低,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使得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差距就是发展的空间。各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加快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节本增效农业,走农村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

  各地把“猪—沼—果”生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沃土工程、畜牧小区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大推广力度。上半年,全省实施“猪—沼—果”果园面积的比重达30%以上,初步形成了赣南、赣东以牧沼果为主,赣中以牧沼菜、牧沼粮为主,赣北以牧沼鱼、牧珠共养为主的格局。

  节本增效农业不仅保护了环境,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全省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实施面积达到807万亩,早稻亩增2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达到40元,农民受益达3.44亿元。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达560万亩,以每亩增产20公斤产量计算,增产粮食10万多吨,农民增收近1亿元。

  惠农政策——拓宽增收渠道的强大动力

  7月9日,在于都县梓山镇河坑村,黄麟乡太南村农民詹宗任与参加全省百万农机“双抢”机收活动的县农机局签订了购买一台价值2.8万元联合收割机的合同。詹宗任说:“如今国家有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我购买联合收割机,争取今年收入过4万元。”

  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的强大动力来自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

  围绕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省委、省政府根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三高于”、“三不变”、“三强化”、“三增加”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扎实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把农民减负工作和加强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有效地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农民持续增收有了强大的动力。

  农业内部增收渠道进入了多元化增收的良性格局。

  粮食产量和效益并重、高产与优质并举。今年,全省早稻优质稻率占94.8%,较上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由于经济作物优化明显,全省农民种植业现金收入人均同比增加30元。农机经营性收入大幅度提高。今年,全省早稻机耕水平、机收水平分别同比增长135%、10%,跨区机收作业总收入、平均单机纯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农业外部增长渠道进一步拓宽。各地在推进县域二、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跨省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上半年,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达648.6元,同比增长16.9%,二产、三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8.4%、17.9%。

  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航程中,江西农业和农村经济风正帆扬,前景无限!

  点睛

  曹泽华(省委党校教授):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向好,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呈现稳定、较快的增长态势,为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看到这一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市场拉动效应相对减弱、农资价格仍处于高位运行、水稻病虫害偏重发生、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下半年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头戏,做好下半年的工作,对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关系重大。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本报记者宋海峰 实习生邹柳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