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公厕革命”的光荣与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2:32 江南时报

  史料记载,中国公共厕所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清朝时,北京公厕少得可怜,才几十个。北京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的400多个公厕破烂不堪,大多是“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露天旱厕。解放后,全国各地的公厕作为市民生活的公共设施得到了重视,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然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迅猛,大量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城市规模急剧扩张。我国人口流动度高,人们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因而对公厕的需要也就越来越大。开放国门的政策导致了国外游客增多,客观上促生了公厕的改造。1996年1

2月8日,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厕所在广州天河立交下诞生,意味着新一轮改造公厕运动的开端。随后,北京制定了公厕改造和升级计划,到2007年之前要消灭三类公厕;在上海,出现了五星级公厕和太阳能公厕。

  “公厕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它标志着我们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同时它也要求城市管理者们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缜密的工作作风投入其中。

  罗志军书记倡导了南京的“公厕革命”,在三年时间里,他多次视察公厕建设和管理情况,并对建设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不仅亲自发动,并要着力推动这项“革命”。

  每到一处公厕,罗书记都认真察看,仔细听取有关人员的汇报,对人性化设计和人性化管理尤其关注。在四牌楼公厕,罗书记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公厕文明宣传图片,他说,公厕文明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和传播;他对设施建设人员说,小小公厕要精心设计、精心打造,达到成为城市一张名片的要求。在黄埔路公厕,罗书记专门察看残疾人士专用位,嘱托建设者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要注意关心残疾人士,惠及特殊弱势群体。在与公厕管理人员交谈时,罗书记出题“考”他们:如果有市民上厕所时,一时没有带零钱,让不让他们进来呀?管理员说:让,让,谁都有不方便的时候!罗书记说,好,就要这样!公厕建设与管理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在建邺茶南公厕,罗书记直接与公厕管理人员对话,关心他们的疾苦,要求有关部门要着力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

  在罗书记倡导和支持下,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各区县的主要领导也在以实际的举动,为“公厕革命”添加着动力。在建设北京东路公厕时,曾因选址问题遭遇某大学的抵制,时任市政府副市长的戴永宁同志亲自上门与该大学领导协调,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分管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陆冰副市长上任伊始便到市容局视察工作,高度重视“公厕革命”,听取汇报,并就如何做好设施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委常委、时任鼓楼区委书记的叶皓同志亲自协调选址工作,排除困难,在北京西路这条繁华而省级行政机关云集的主干道上建公厕,以前大家都不敢想象,而如今终于建成一座现代化公厕。正是领导们的关心和支持,推动了“公厕革命”向纵深发展。

  近几年的公厕建设确实属前所未有的,“公厕革命”几年来,市区投入大量财力,3年共新改建二类以上公厕221座,其中新建公厕77座,改建公厕148座,总投资3300万元。目前,环卫管养下的一类、二类公厕已达到475座,二类以上公厕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39.7%达到现在的62.4%,公厕内部设施和外观形象焕然一新。

  2003年在永乐路建设了华东第一座能循环使用冲洗水的环保公厕;2005年,使用了最新型的一体化生物化粪池,经处理的污水可达国家二级排放标准。2006年,将在新建公厕中试用一种应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免水冲小便器,对节水工作将产生积极作用。为树立公厕新形象,南京市市容局采取了新建公厕统一设计、举办公厕设计大奖赛、选择具有资质的建筑队伍、聘请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的办法,新建和改建公厕设施完备、外观新颖。黄浦路公厕外观小巧玲珑,有现代感,紧靠人行道,厕内瓷砖贴地、贴墙,大理石洗手台,梳妆镜,配有残疾人专用蹲位。北京东路九华山公厕、太平北路四牌楼公厕外形现代、厕所内窗明几净、装饰明快,既与周边环境协调,又有园林风格,还充满人文关怀,受到了广大市民以及外省市同行的称赞。

  在抓好新建工作的同时,市容局还采取多种措施,弥补公厕分布不均造成的市民“如厕难”。2003年7月,该局组织人员到新街口、湖南路等闹市区的大中型营业场所,宣传政策规定,敦促其按照有关要求开放内部厕所,设置指示标牌,以方便行人和顾客,大部分单位给予了大力配合,湖南路商场还投入资金对厕所内部设施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期间,共组织了54家单位的厕所对外开放。同时在人流量大、土地问题无法解决的地段设置流动公厕,在大型活动时设置临时公厕。

  公厕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它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无不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公厕建设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并且也是法制、文明等社会规范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南京的“公厕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革命尚未成功”,南京市市容管理局局长张东毛说,让“公厕革命”深入人心,真正实现罗书记提出的目标要求,我们任重而道远。

  随着平房危房和老旧小区逐步得到改造,人们的如厕质量得到了提高,虽然越来越多的市民企盼解决出门“如厕难”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这个“需要”建在自己的居所附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人们的适应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公厕建设还有不少难度。从旱坑到星级公厕,公厕的变化有目共睹。但我们可以期待,在全体市民的配合支持下,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公厕革命的不断深入,在愈来愈多的道路、商业区的公厕将逐步增多,布局也会更加合理。南京人离文明的现代化的大都市的梦想已经不远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