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财富“不安全感”症结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9:09 新文化报

  《南方周末》首次披露中国顶级富豪的精神世界,被调查的富豪平均身家达到22.02亿元人民币。他们中绝大多数高度重视金钱给自己带来的“社会地位”和“成就感”;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也承认金钱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感”和“烦恼”。(见本报今日9版)

  绝大多数富豪为何认为金钱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感”和“烦恼”?有人结合社会“仇富”心理,认为富豪“不安全感”源于资本积累时期的财富不当取得手段,源于“为富

不仁”,源于财富“原罪”。

  这或许有些道理,但我们不能忘却这样一个事实:当下社会背景中,金钱所带来的“不安全感”绝不仅仅存在于富豪内心,而属于整体国民。试问,有哪个群体、哪个阶层在享受财富带来的“安全感”?撇开贫穷阶层不谈,所谓的白领阶层、中间阶层在享受着富豪“安全感”吗?当脆弱、易碎和中间阶层如影随形时,何谈财富的“安全感”?

  是的,我们无法否认部分富豪财富“原罪”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全感”,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富豪“不安全感”是整个社会对财富认同度流失的缩影,是各个阶层、群体对财富认同度流失的结果。仅仅因为富豪的财富过多,他们才成了财富“不安全感”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

  财富认同是公众对安全感的反映。如果一个社会的财富认同指数高,实质上反映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都受益,贫富分化的问题被限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之内,社会各阶层既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又增加了社会安全感,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如果一个社会的财富认同指数低,则表明社会的发展并未达到和谐或仍走在趋向和谐的方向上,只使一部分社会阶层从改革中受益,其他社会阶层会对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信心缺失,并怀疑改革受益者及财富阶层致富的合法性,产生仇恨心理,从而会影响社会整合。

  专家认为,社会的仇富、妒富心理,恰恰证明了财富认同感的缺失。财富认同反映了公众对当前财富分配及占有状况的认可和承认的状况。财富认同是其他社会认同的基础,一切社会观念都着眼于个人利益的合理得失。

  “鸟为食死,人为财亡”与“得之有道,用之有度”曾在我们社会并行不悖,如今,“会搞钱的不择手段,不会搞钱的萎靡不振;富了的不会安排自己的财富,没富的牢骚满腹混日子”在表明财富观逆向变化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重建对财富的认同度,这是消除富豪和公众“不安全感”的基础和根本。因为崇富是小康社会的主流观念,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崇尚民主和权利的政治文明、法治文明,也需要崇富的经济文明。 朱四倍(河南)

  互动方式

   通信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906号 新文化报社综合新闻部 邮编:130022

  电话:0431-96618 邮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