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上限价竞价 药价能否“消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9:12 南方日报

  全省药品采购改革新方案今天进行最后论证

  网上限价竞价药价能否“消肿”

  时政视点

  本报讯层层“回扣”药价虚高、“齐二假药”连夺人命……本是救命的药,却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痛”。如何真正遏制药价、确保质量,让老百姓真正用上放心药、便宜药?

  日前,广东果断暂停了已经实施了6年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决定借鉴四川等地的经验,从明年起探索实施“全省医疗机构药品统一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的新方案。经过激烈讨论、九易其稿,今天新方案将进行最后的各方代表论证,随后公布实施。记者昨日提前“探营”,邀请权威人士披露和解读新方案的亮点和争议。

  如何遏止虚高药价?

  针对“限价竞价目录”中的药品,先设最高限价把药价砍掉一大块,再通过“竞价”和“议价”,继续把药价中的“水分”挤出来。

  众所周知,一盒药从出厂到达患者手中需经多个环节,经过层层“加码”之后,药价自然“水肿”。可怜的患者却不得不为此埋单。

  如何遏止这种虚高药价?新方案首先提出,废除全省各地市各自招标的分散模式,简化组织和操作程序,全省建立“大一统”的药品购销平台,把信息全部挂在网上,限价竞价的全过程都可清楚监督,操作更加透明。

  “限价竞价”具体怎么做?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会把医疗机构的药品目录分为两类:一是“限价竞价目录”,包含西药部分、疫苗部分、中成药部分和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二是“不限价不竞价目录”,包括政府定价指定药品、急救药品、廉价普通药品、罕见病种用药、管制药品及临床用量小的药品等。他介绍说,不搞“一刀切”,主要是考虑到目前厂家为了牟利,廉价常用药往往无人投标,最后吃亏的还是患者,所以这次把急救药品、廉价普通药品都列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由医疗机构、经营企业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另行确定名单,这样医院可以通过与药商的谈判沟通,让老百姓用上廉价的常用药。

  对于“限价竞价目录”中的药品,第一步就是“全部先限价”,把虚高的药价砍掉一大块。其中,政府定价药品按物价局最新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扣除国家政策允许的“医疗机构顺加差率”后确定限价;而对于市场调节价药品,如果同竞价组品种中曾有厂家中标的,就按照原来的中标价,根据精确的统计公式计算出“百分位数为P75”的最高限价。例如,若某药品以往有3家在我省中标的厂家,中标价分别为4.56元、12.98元、65.80元,经过专业公式的复杂计算后,可以得出26.185的限价,这样就可以先把一些高价药先“踢出局”。

  第二步就是“竞价”和“议价”,继续把药价“挤水”。“竞价”主要是针对同一竞价组内同时有3个或以上厂家的,根据厂家数目不同,确定不同的竞价入围比例。报价结束后,将报价由高到低排列,按比例选择一定数量价格低的品种入围。新方案有一条“硬招”,就是要求凡是在我省中过标的该生产商的该种药品,最后的价格不得高于其原来在我省中标的最低价,这样就保证该生产商的该种药品价格在我省“只能降,不能升”。

  而“议价”主要是针对只有一两家生产商的药品。为了防止他们“物以稀为贵”,“吊起来卖”,购销平台将出动“谈判专家”,通过药品专家与生产商的“人机对话”或者“面对面”谈判,把价格压低。整个谈判过程将公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特邀监督员、社会群众现场参与监督。

  担忧

  成效能有多大?

  专家指出,经过这一系列的“限价”、“竞价”、“议价”过程,应该有望将“虚肿”的药价挤出些“水分”,但真正成效能有多大,仍有待实施一段时间后观察。

  如何避免“劣药驱逐良药”?

  首先把竞价的药品层次分得更细,让不同层次的药品分别竞争;其次增加中标厂家的数量,让医院的选择面更宽。

  价格是有望降低些了,但质量呢?对于“齐二假药”因为“价格最低”而在我省“独家规格中标”的惨痛教训,公众依然记忆犹新。

  如何避免“劣药驱逐良药”的尴尬现实?如何在遏止价格的同时,保证药品质量?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坦承,这确实是个难题。按照新方案,主要有两招:

  一是把竞价的药品层次分得更细,保证“好药不会因为价格稍贵而出局”,满足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不同人群的合理用药需求。原来招标药品种类是分为“专利药品”和“GMP药品”,现在增加多一项“过期专利药品”,三种不同层次的药品分别竞争。该负责人解释说,这就好比原来就只有分大学生、中学生两种人群来赛跑,现在进一步把中学生分为“初中生”、“高中生”,大家分开比赛,这样更公平。

  “第二招”就是现在入围的药品厂家更多了,医院可以根据以前的用药经验,选择品质更有保证的厂家提供的药品。例如,过去同一品种的药一般最后只有3个厂家中标,医院选择面窄,有时只能被迫使用这些中标的便宜“劣药”。而按照新方案,同一品种的药如果有10个及以上预报价厂家竞争,经过三次竞价后,最终可有55%的厂家,也就是5个以上厂家同时入围,让医院从中选择。该负责人认为,这样医院选择面变宽,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避免一些价高的“好药”出局。

  担忧

  会否助长腐败?

  也有药商提出,医院选择的灵活性是强了,但在某种意义上又走回了药品中标前的老路。“我们的药即使入围,也不一定能最后进入医院。得跟好多厂家再竞争,拼命搞掂院长、药剂科主任、医生,回扣、商业贿赂肯定增多。而且大药厂财大气粗,最后吃亏的就是我们这些中小药厂,‘竞争’更惨烈了。”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将会进一步论证认真求解。

  采写陈枫统筹段功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