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与您一起寻找“健康钥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9:48 南方日报

  我们与您一起寻找“健康钥匙”

  本报7月29日举办大型公益健康咨询读者回馈活动

  本报健康周刊自开办以来,不断接到读者关于健康的各种报料和咨询,从身体器官的病痛到心理健康的的心结,现代人开始越来越多地站在健康面前踯躅。不仅仅是已经有病

的病人,甚至许多看似健康的人中也日益为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寻找良方。不少读者还希望本报能开设健康专题讲座,解答他们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实际困惑。

  而与迫切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专业的指导,不少人不仅没有解决好自己已有的健康问题,相反却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譬如一些按摩器材其实暗藏安全隐患、吹嘘得天花乱坠的减肥产品可能是危害健康的杀手、自以为是的生活习惯可能正埋下健康患……因为没有交流,因为缺乏沟通,很多人的很多健康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没有得到及时的解答,最后变成我们报道中的一声叹息。

  因此,本报将于7月29日联合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举办大型公益健康咨询读者回馈活动,邀请省内著名医疗健康专家与广大读者面对面交流,参与咨询者有关日常健康的困惑将能在此专家组成的“渠道”中得到解答,你可以放心地将你埋在心里的疑难跟专家要个“答案”找到解决健康问题的“钥匙”。

  健康问题必须早发现早治疗

  日本亚太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曾支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日本政府调查,几乎百分之百的“过劳死”,生前心情都很紧张、压抑。这类人又以高科技人才居多,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高压、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中,完全没有缓解、释放自己的机会。从梅艳芳到陈逸飞,一系列的名人用过早离去的生命告诉我们:健康必须要重视,疾病必须要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指出,其实很多生命都是可以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坚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而变得更加精彩的。比如要注意体检,了解自身的血压、血脂、血糖、心脑血管供血等状况;避免过重的压力和连续的疲劳;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血管;如发现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等。医学专家早就指出,其实任何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都没有想象中的可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胜过任何良方

  据了解,现代生活中由于饮酒过渡、心脏病、熬夜、加班、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引起“过劳死”,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些中青年人为了事业和工作拼命,不注意保养身体,不定期做健康检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慢消耗身体的机能,最终导致突然发病引起死亡。

  此次的咨询活动将特别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但专家能够做到的是找到身体的问题所在,但是真正让这个问题由大变小,由小变无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咨询活动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无谓的生活热情,这些都是真正击败困惑、真正走出“亚健康”最有效的武器。

  本报记者沈昀实习生李俊杰

  专家团解读热点健康话题

  刘惠霞(高血压专家):高血压可能在你身边

  关键词:1.6亿、少盐、别停药

  别以为高血压离你很遥远,因为你周围五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群目前高血压患病率达18.8%,总人数达1.6亿,也就是说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且每年以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

  高血压是心血管领域里最常见的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正是各类疾病死亡率之首。到目前为止,由于很多患者不了解重视高血压,对高血压的治疗率以及控制率都很低。目前,只有32.2%的患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压,而实施治疗的只有24.7%。疏于防范使高血压像一名无形杀手潜伏在我们周围。需要提醒的是,除了众所周知的肥胖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外,口味重即摄盐量多也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如果你体重指数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的值大于24,则已是超重范围。而盐的摄入量标准是,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

  有的高血压病人觉得一直服药不利健康,事实上擅自停药行为是该疾病大忌,至于减药调整,应根据医嘱适当进行。此外,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经常测血压,最好能做到天天测量,以了解血压变化的情况。

  曾小波(内分泌专家):没病痛不表示没问题

  关键词:无明显症状、查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觉得非常愕然,自己明明没有什么不适,怎么就患上糖尿病了呢?这是因为作为慢性疾病,糖尿病症状往往不明显。人们也许并不知道,糖尿病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其可能损害的是全身的器官,比如引发小血管的病变,使血管硬化、阻塞,进而影响心、脑、肾等器官。所以,了解哪些原因可引发糖尿病,早防早治非常关键。

  易引发糖尿病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本身有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有直系亲属患病;曾长期陪伴过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超重;分娩过巨大婴儿的女性;本身有高血压;曾因受创伤或感染而血糖升高;反反复复有毛囊炎等皮肤炎症、外阴部或泌尿系统感染而无其他原因的;短期内体重突然下降;不明原因地有低血糖反应或者视力突然下降等。出现以上情况的市民要尤其注意检查血糖。已经有学者将糖尿病称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杀手了。而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都是关键。

  黄健(心血管专家):不良生活习惯让心血管病年轻化

  关键词:年轻化假心脏病

  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不良生活习惯正是罪魁祸首。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不正常让年轻人莫名其妙步入心脑血管疾病诊室,而工作压力大、强度高成为其中助纣为虐的因素。之前统计显示,以往冠心病的危险年龄,男性是55岁以上,女性则是65岁以上。现在,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年龄不断往前挪,三四十岁就患病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公务员、白领及知识分子。

  一个值得提醒的问题是,心脏病千万不要自己下定论然后擅自乱吃药。头晕、胸闷可能是心脏病,但也可能是假心脏病。据观察,一半以上的头晕、胸闷是由忧郁症、焦虑症引起的,特别是对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人来说,所以当身体检查没有问题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还有一部分头晕、胸闷是由胃病特别是胃溃疡、返流性食道炎、颈椎病等引起的。一般来说,由胃溃疡等引起的胸闷则是持续性的;而因冠心病而引起的胸闷具有运动诱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多是在运动中产生,一般持续15到20分钟,不会超过30分钟,有缓解。

  张挪富(呼吸专家):打鼾也是病,咳嗽由来多

  关键词:打鼾、咳嗽、治疗彻底

  发现自己身边的亲人打鼾了,一般来说都以为他累了,事实上这也是病。不规则、时大时小的鼾声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表现,而肥胖人士更是高发人群,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的话,鼾症会引发器官并发症,心脏、肺、脑等都会受到影响。

  而从总体上来说,呼吸疾病近年来整体发病率增加,死亡率也随之攀升,在全国各类疾病中已经进入第三、四位。很多人不重视呼吸疾病治疗且治疗不规范、缺乏稳定性,稍见好转就停止就医,导致反复发作,引起病情恶化。其实不同的表现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如果天气变化就会咳嗽,且多发生在夜间,往往会连续十几声,痰比较少,就要警惕是不是由哮喘引起的。而如果咳嗽时伴有烧心、反酸的情况,而自身又有胃病史的就要注意这可能是胃食道返流性咳嗽。这些情况引起的咳嗽用消炎药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此外,如果痰中有血丝的话,特别是对长期吸烟的人来说尤其危险,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这很可能是肺部肿瘤引起的。

  从预防上来看,戒烟对所有呼吸疾病的患者都通用。此外,转季的时候,为了避免天气变化刺激气道,如果用预防性的药物或者打肺炎、流感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防止呼吸道感染。

  本报记者陈佳利实习生孙邦琴

  2006年7月29日参加“健康生活、关怀体验”——南方日报、飞利浦大型健康咨询活动专家团名单:

  姓名职务特长所在医院

  朱高章广东省医学会原秘书长、教授、主任医师老年保健广东省人民医院

  黄健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广东省人民医院

  曾小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专科广东省人民医院

  刘惠霞副主任医师高血压专科广东省人民医院

  白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消化内科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冯维斌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医杂症广东省中医院

  王嘉莉副主任医师中医妇科广东省中医院

  张挪富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呼吸内科广州呼吸病研究所

  陈安薇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副院长血液病科广州市二医院

  梁蔚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泌尿外科主任泌尿外科暨大附一院

  胡以则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肝胆外科广医附二院

  卢振和主任医师、教授疼痛科广医附二院

  罗永佳主任医师、名老中医中医杂症广州市中医院

  祝维峰主任医师、博士、副院长神经内科广州市中医院

  (此为初定名单,到时可能略有调整)

  图:

  制图:陈健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