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是谁让“禁果”成了“开心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14:35 浙江在线

  记者从宁波妇儿医院妇产科了解到,进入暑期以来,前来医院做人流的少女猛然增多,平均每天来做人流的都在35例以上。增长的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一些女孩子还是中学生。(7月19日现代金报)

  暑假成了女孩子的“流产假”,并非宁波一地的情形,而且也早已不是新闻。除了暑假、寒假,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亦已成为“堕胎周”。对未成年人的这种出

轨,舆论似乎已习惯于现成的理由曰性教育缺失。为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年龄、能力和环境相适应的性健康信息和服务,确实必不可少。但问题又是,即使有了很多告诉孩子怎样防止怀孕怎样使用安全套的性教育,孩子就真的能洁身自好、守身如玉吗?

  我们总是将未成年人的性行为喻为“偷吃禁果”,然而我们是否认真想过,所谓“禁果”今天真的还能叫“禁果”吗?比如婚外性行为也是“禁果”,但是如今不把它当“禁果”的成年人已是太多太多。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缘于婚外不洁性行为的性病在我国的发病数逐年上升,增加上百倍。这个数字的后面都是什么,发人深省。

  今天“性道德”的生态环境在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不说卖淫嫖娼的丑恶现象正泛滥成灾;即使正襟危坐于讲坛之上的性学专家,不是也在频频为“一夜情”鼓吹,称其为“爱情回归本真”吗?而“及时行乐”被叫做“享受人生”,兴趣被异化为“性趣”,“性福”即等于幸福……诸如此类的聒噪,亦是随处可闻。我们当然不会说这是性教育,然而谁又能说这不是“性教育”?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的是“性解放”的“言教”,目染的是犬马声色的“身教”,潜移默化之中,将“禁果”视为“开心果”,恰也难免矣!

  从这个角度考量,与其说孩子的“性开放”是孩子的迷茫,不如说它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如今“性道德”生态的状况。厘清了孩子“性开放”的来龙去脉,也就明白了该如何对症下药。今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呼声日高,但我们千万要小心,不能急病乱投医。以性工具、性技巧、性快感、性爱玩具、“春宫画”等作为看点的性文化展,就常将自己称为性教育的载体。前不久某地一个赢利性的性文化展,就打着性教育的旗号,以票价减半的优惠跑到一些中学去揽客了。倘若学校真的组织孩子去接受这种“性教育”,会有什么效果,恐怕也不难想象。


作者: 奚旭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