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白求恩与当代大学生究竟谁是“精神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14:50 四川在线

  近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媒体的热门话题,我在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并非仅仅是就业岗位短缺的原因,还有理想和观念等精神层面的问题。

  今日《华西都市报》一则报道标题是《去基层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内容却是“‘三支一扶’受冷遇:招募1200人仅350名大学生参加培训”。说的是:在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部门组织下,参加我省首批“三支一扶”(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

作)计划的高校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原本计划招募1200人,却只有1000余人报名,被录取的有601人。然而,最终参加培训的只有350人。与公务员招考火爆相比,“三支一扶”计划受到高校毕业生的冷遇,让相关部门感到十分意外。一篇标题和内容如此相悖的报道,不仅是媒体的无奈,也是社会的无奈。

  按理说,国家启动的“三支一扶”计划也不失为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出路的一个机会。因为国家政策规定,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可以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由接受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优先评定。四川政策还规定,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在其他地区服务每人每月补助600元。岗前培训经费、派遣交通费、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费,由省财政统一承担。

  就在“三支一扶”计划受冷遇的同时,挤在城市里的许多大学生却选择了“零工资就业”的暂时生存方式。他们自愿以实习的名义不拿报酬地在大城市的公司打工,一方面借以打发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苦恼,另一方面乘机积累工作经验。这就令人费解了,同样都可以积累经验,锻炼才干,当代大学生宁可“零工资就业”也不愿意参加有补助、有优惠、有前途的“三支一扶”工作呢?

  想起了我和一个女大学生的谈话。那个孩子用调侃的口气说,一个追求她的男孩子是MBA学历,高薪白领,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收入的大部分和所有的节假日都用在了敬老院、儿童村、福利院等服务上,甚至约会都希望女朋友和他一起做义工。今年五一大假期间,这个男孩子还千里迢迢地自费坐火车从东部沿海城市跑到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看望扶贫支教的孩子们。女大学生说,她和这个追求她的男孩子不是一个类型的,那个男孩子的单恋绝对没戏。她随口来了一断短信段子“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什么精神病?”接着就笑得前仰后合的。

  既然白求恩在许多当代大学生眼里已经成了“精神病”。那么,“三支一扶”计划受冷遇就不难理解了。不知道如今我们的高校开设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是否安排了“天涯无处无芳草,青山处处埋忠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内容,教育的效果到底如何?

  我还纳闷,虽然我们的媒体也重视典型宣传,也经常性地开展令人关注的“感动中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等评选,莫非那些白求恩、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式的榜样在许多大学生眼力也都是“精神病”和不值得效仿的另类?

  于是我疑问,究竟白求恩是“精神病”还是一些当代大学生是“精神病”?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指的就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扪心自问一下,毛泽东所倡导的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还剩多少?那么,一个大范围地缺少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大学生群体,难道不是患上了“精神病”吗?正如艾滋病也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缺陷综合征”一样,我看,当代大学生群体也某种程度患上了“人类精神系统缺陷综合征”。而没有“一种精神”的动物还能称作人吗?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按照国际标准,白求恩精神也是伟大的人类精神。在国际范围内,没有那个国家的人们会把“志愿者”“义工”“社工”等有着白求恩精神的人群看作是“精神病”。看来,我国的大学生缺少类似的活动体验和实际熏陶。

  所以我认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需要从治疗当代大学生的“人类精神系统缺陷综合征”的“精神病”入手,让白求恩精神在大学生中得到肯定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大学生们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志愿者”“义工”活动中感受幸福,升华情操,那么“三支一扶”计划受冷遇的现象就可以扭转了,相关部门也不会遇到十分意外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