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问生命——写在长漂2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15:33 青年时讯

  在长漂队员保留下来的自制长江(金沙江段)地图中,浓重的黑体字写下这样的话:人类最后伟大的征服。金沙江全长3364公里,天然落差5100米。

  这句话的背后,后人可以解读很多我们现代无法知晓的一段漂流探险历史。在长江漂流探险20年后的今天,我们难以忘怀那段激动人心的经历,难以忘却那些为长漂牺牲的队员,总有一种责任,欲对那段历史做出新的解读。

  长漂是中国最早的漂流探险,之前虽然有尧茂书,这位凭着一腔热血可以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的长漂先驱,但是作为一项漂流探险运动,有计划有组织的户外漂流探险,荣誉还是给了中国长江科学漂流探险队。而开拓者尧茂书只能接受长漂孤魂的现实,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当年,长漂队员有很高的爱国热情,漂流动机非常单纯,赶在美国队之前开漂,坚守中国人自己完成母亲河探险漂流的信念。今天看来,当年的行动有些幼稚,有些冲动甚至鲁莽,在没有任何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开漂。就是这样一群敢作敢为的长漂队员的冲动和鲁莽,不经意间拉开了中国漂流探险的序幕。政府和舆论把这样的漂流探险提升为一种时代的精神——即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势造英雄,时代需要这种精神,符合那个时期的价值观。

  今天,在我们付出包括尧茂书在内的十人的沉重的生命代价之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行为,追问生命的价值。面对大自然,我们必须尊重它,敬畏它,而非征服,更非挑战,自然与人是和谐共生的关系,面对圣洁的冰川,巍巍雪山,桀骜不驯的金沙江,我们只有与之亲近、平等对话,摸清规律,才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漂流探险不是冒险,不是征服,绝非挑战。人类面对大自然只有选择突破自己,挑战自己,生命应该得到尊重,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不断探索自然规律,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长江漂流过程是壮美的,结果是引人深思的。这是一次集体无意识成就的史无前例的漂流探险,集体无意识成为的英雄。

  那时中国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需要一种爱国精神和探险精神来振兴中华,漂流探险就是最好的契机。于是在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武警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科学考察漂流队,开始了以科学考察为名义的中国江河探险漂流。那次的科学漂流探险,探险的意义远远大于前者的科考。

  世界著名江河中,唯有长江没有进行过全程漂流,必须赶在美国漂流探险队之前,完成中国的处女漂。当时这种赶漂情绪在左右着整个队伍的行动,现在看来这是一种狭隘的爱国精神,违背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理念,生命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漂流只是一种形式,探险精神才是本质。对漂流探险的认识是经历长漂之后感悟到的。

  在此,我特别要提出,几乎与长漂队同时下水的还有一支民间漂流队——中国洛阳漂流探险队,他们比中科队更纯粹,在缺少漂流器材、设备、资金的情况下,他们完成了他们悲壮而英勇的漂流全过程,王茂军、郎保洛、张军……个个都是中原好汉。在我的意识里,对这群铮铮铁骨的河南汉子,总有几分崇敬。他们有几位兄弟永远留在了长江,他们与科考队一样完成漂流,但是他们没有科考队那样的荣誉,他们没有怨言,又开始了黄漂,令人遗憾的是经历长漂大风大雨的洛阳队的一些队员,在壶口献出了生命。

  在漂流中,生死就在一瞬间。许多队员面临生死表现出来的精神令人激动。为何在当时大家把生死看得如此的轻,是他们本身的崇高还是对生命的不重视。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负责任地说,在特殊环境中,人们的潜在的崇高与共同价值观被激发出来,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改革之初,百废待兴,对新事物的接受,对探险开拓,以及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在激励着他们。因此在还缺少保险意识的当年,表现出的崇高就不足奇怪。正如上战场,生死已经抛入脑后。

  我与万明同为《青年世界》记者,有幸成为全程采访长漂为数不多的记者,同漂流队员结下很深的友谊,我们没有像漂流队员那样每天都面对生死,但采访依然是辛劳的,依然面临高原风雪冰雹的肆虐甚至危险。在翻越海拔5000米的巴颜喀拉山时,万明突然流鼻血,一直到宿营地玉树鼻血仍不止,我曾劝他回成都,但他恳切地回答,一定留下。未曾料到,在虎跳峡采访被困的漂流队员后,冒着漆黑的夜欲返回驻地发稿时,不幸倒在虎跳峡本底湾瀑布下的悬崖边;还有杨前明这位来自成都的憨厚的设计师在扎木滩失踪;还有火一样热血的现役军人孔志毅在叶巴滩失踪……

  赶在美国队前面,这是当初一致的共识。美国人在金沙江上游受阻,不可抗拒的高原病,也夺走了美国队队员大卫的生命,他们宣布放弃漂流,中国两支队伍在克服困难和悼念牺牲战友之后继续漂流。今天回想起来,当初我们多少有些幼稚和无知,曾经嘲笑美国队,遇险就放弃,是胆小鬼,他们的设备,经验技术堪称一流,为何遇挫就放弃?在20年后的今天,在缅怀逝去的队员,在追问生命价值的时候,我们才悟到他们的漂流理念是正确的,人在自然面前不是胜利者征服者主宰者,对生命应该给于足够的尊重。他们不是失败者,他们值得尊重,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漂流探险的真谛。

  今天理性地看待我们的漂流,有许多东西值得反思。我们并没有严格遵守漂流探险的游戏规则,没有一位运动员,不间断全程漂流,很多地方的危险地段我们放弃了,虎跳峡我们使用的密封船,过程并不完美。因为我们是第一次接触漂流,不熟悉漂流规则,可以理解。但我为我们的无知、浅薄、莽撞感到汗颜,不敢苟同我们狭隘的爱国精神,同时为我们的敢为人先的精神骄傲,为开拓者的胜利感到欣喜,为第一次迈出引以自豪。假如精神与行动可以分离,我以为在精神上是胜利者。我们是赢了结果,但输了过程。

  今天来看,有许多险滩可以避免的,牺牲是可以避免的,探险不是冒险,先驱不是先烈,假如当初我们把勘测工作做得更仔细些,假如当初我们的漂流工具更精良些,假如我们的队员训练再多一些,假如我们不是为了赶在美国队之前漂流,最应该的假如是我们把生命看得更重一些……这些假如不会重新回来,逝去的生命不会复活。

  探险精神始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伟大精神,在改革开放当初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我们付出的生命代价使我们对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长漂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此很多队员与漂流探险结下渊源。杨欣、杨勇、何平、李大放、冯春从事与探险有关的工作……

  长漂是一种精神,一种财富,点燃中国旺盛的爱国主义热情,成为中国漂流史上的里程碑。

  但愿这种精神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享受,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思考。

  汪洋

  笔名三水,网名成都花茶。资深报人。被业界称之为报业怪才,尤其擅长重大新闻题材策划和组织。

  1986年以记者身份参加长江漂流探险采访。

  一直从事纸媒工作,对传统媒体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新闻专著《报业胜经》。目前供职上海一家著名咨询机构,任媒体顾问。

  坚守信条:新闻立身,观念正业,智慧为本,大块文章。

  信奉哲学: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