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观点对对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5:36 华商网-华商报

  新闻背景:“那两个人太嚣张了!要不是警察过来,围观市民要打死他们了!”日前,在南京湖南路,两名男子无端殴打年迈的清洁工,被打抱不平的市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围起来一顿暴打。110民警赶到,两人才被“救”了出来。不解气的路边摊主后悔:报警报的不是时候。(7月20日《现代快报》)

  “该出手就出手”不失血性

  ■司欣

  事后,网友给予打抱不平的市民们高度的赞扬,认为这是一次血性的回归。这表明,市民们的行为虽不合法理,却合乎情理和人心。这种血性的回归对于当前看客文化盛行,人心趋冷的人际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跪狗”,宝马车横冲直撞,开车人暴打骑车人……诸如此类事件已经让我们产生了“审丑疲劳”,渐渐对暴力和丑恶习以为常———只要不危及到自己,便只做看客,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宝贵的血性。

  构造社会安全体系,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还需要每个良善的公民自觉地维护,让正义不断主导社会。从法律角度审视,也许南京市民的仗义之举中不无草莽冲动,缺少基本的理性和法制观念,然而现代冷漠的社会关系,更需要一点血性的拨动。尤其是在人际矛盾一触即发,法律监管并不到位,冷漠的看客心理普遍盛行的年代,南京市民的暴力治恶,是对看客心理的一次涤荡。警告了恶人和恶势力,更是对本阶层人群长期权益遭到伤害的维权之举,是民间捍卫自身利益而产生的一股本能性的自救冲动。

  “以暴制暴”后患无穷

  ■解本友

  群众的“义举”虽然让人有十足的快感,但同时也带有浓浓的“以暴制暴”色彩。表面看,对付一些穷凶极恶之徒、为非作歹之人,“以暴制暴”简单、实用,给人带来更多的报复快感,但我们不能忽略其合法性和严重后果。殴打弱势的清洁工固然不对,但错不至被“群殴”,如此多的人一哄而打,如果哪个人出手不慎,一招致命,那后果就严重了。“以暴制暴”的结果,常常是把好事办砸。

  群众一哄而上进行“以暴制暴”,看似有力量,实质是一种文明的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力量。维护弱者利益,必须靠文明的手段和法制,靠“以暴制暴”求取正义,虽然解决了一时一地的小问题,但却教会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达方式和不正义的做法,更可能挑起更恶劣的对抗情绪,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不文明、社会越来越不讲求正义。况且,“以暴制暴”比的是谁的力量大,谁的手段狠。从这点上说,以牙还牙式的“以暴制暴”,是一种原始复仇意识的残留,是对法治和文明的嘲弄。

  有人说,一个社会如果只有“鞭子”,那么一旦放下“鞭子”,所有的恶行就会反弹。事实上,“以暴制暴”就是文明社会的一条“鞭子”,“鞭子”虽然能震慑一些人使之暂时文明了,但却难以让社会走向法治与文明。

  本版邮箱:hssp03@mail.huash.com全天候等待您的高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