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刮起减薪风暴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7:06 华商网-华商报 |
“电力系统要降工资了,”开完职工大会后,南京一家电厂的职工小陈情绪激动,“有的人说要降低30%-50%,也有人说要降到1997年的水平。” 小陈对1997年的收入水准没有概念,2000年他大学毕业分配到电厂,年收入8万元对他来说是一个很轻松可以达到的数字。 电力系统减薪风暴来势汹汹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从5月份起,江苏电网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始按公司确定的基本薪金发放工资;7月14日,华电集团召开员工大会,要求各级单位“规范本部员工的收入分配制度”;而国家电网公司已在内部会议上要求,“各单位2006年工资总额实际发放水平控制在2005年发放水平之内”。 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垄断行业过高收入,成为当下收入分配改革讨论中的“众矢之的”。之前,2005年审计署的审计已经给电力行业贴上了“系统工资增长过快,没有统一的分配制度”的标签。 从工资计划管理、加工资收入管理、人工成本管理和规范工资收入来源着手———国家电网公司一系列文件使得此次减薪来势汹汹。 电力行业同样存在惊人收入差距 过去二十年,一个纺锤体工资结构出现在电力行业。这个被人们赋予过多注意力的群体,同样存在着惊人的收入差距。农电工以及没有全民身份和集体身份的临时合同工是纺锤体的低端。纺锤体的上端是电力系统科级以上的干部,由于电力系统从去年开始普遍实行年薪制,虽有地区差异,但普遍是当地平均收入的5倍并不是一个高估的数目。 而小陈,正属于两头不靠的纺锤体的大部分,在全国而言,他的收入也远远高于当地的平均收入。 “工效挂钩”与“神奇三产”带来高收入 1979年8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电力部各大区电力局局长会议上,如何促进职工收入与效益挂钩,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发电总量成为焦点性问题。时任四川省局副局长王尊相提出扩大企业自主权———他的方案是工资总额的11%作为企业集体福利基金,企业利润的20%留给企业,基本建设节约资金的40%留给企业,超额发电利润的70%留给企业。 被称为“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同实现利税和售电量复合挂钩)的方式迅速扩展。1980年年底开始,福利与奖金由企业自定,企业有权自主决定使用办法,上级不再干涉。 按照工效挂钩的原则,小陈并不用担心工资收入的不稳定。“关键看工资单以外的收入”,小陈的解释意味深长,但他并不愿意把它称为“灰色收入”———“这是分红,是职工入股多经的分红”。所谓“多经”,就是电力职工投资的多种经营产业,也称为三产或辅业。“多经搞得好,收入就高。因为可以利用关联交易,将主业的利润转移到职工自己投资的‘三产’上。”审计署对电力行业的审计确认了这一点。 垄断地位决定行业畸形待遇 内部激励措施越来越完备的同时,出现了值得深思的现象:电力行业长期以来保持垄断地位,在没有行业准入、行业竞争缺失的情况下,效率的提高却加速了行业畸形待遇的产生。有学者称,不通过放开行业准入,加强竞争来促进行业效益的优化,不仅无助于促进社会总体福利的增加,反而会形成对社会福利的盘剥。据《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