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出台政策让食品小企业获局部市场临时准入“限域销售”:食品小企业冲刺QS认证的最后机遇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8:22 贵州日报 |
QS认证=市场准入 今年以来,务川自治县有两家食品企业通过QS现场审查,至此,该县通过QS现场审查的企业已累计达到4家。如果在发达地方,4家申请企业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很难想像,这是在一个地方财政年收入仅4000万元左右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且这4家企业均是从小作坊企业发展起来的。 QS认证作为市场准入门槛,一方面可有效实施安全监管,促使企业改善生产设备和条件,强化检疫措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但同时会给一些基础薄弱却又前景看好的作坊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3年前,务川虽然有食品加工企业46家,但由于基础薄弱,几乎全都停在作坊式生产的水平。而就在2003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一系列措施,正式实施QS认证,涉及食品585种,如果按照当时该县食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所有的都面临关停。关停食品加工企业还影响到务川大蒜、草食茧、豆类制品、肉类制品等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此,从2003年10月开始,务川质监等部门开始围绕“限域销售”做文章,经过充分调研,制作了务川第一张食品企业动态监管图,按照“既要管好,又要利民”的思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务川自治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措施》及《限域销售审查通则》,对务川小作坊企业的环境卫生、生产资源、原辅材料、生产加工、产品检验、包装及标签标志、质量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要求。 限域销售≠放松监管 既要实行“限域销售”,又要实施有效监管。务川有关部门创造性地实施了“限域销售”动态管理目录制度,通过企业申请,质监部门按有关规定审查合格后列入“限域销售”目录,实行动态管理。为使“限域销售”制度得到落实,被列入目录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在食品检验合格后,在食品最小单元包装上标注销售范围,实行“限域销售”(限定在务川区域范围销售)。执法部门按照例行巡查情况,定期调整公布目录,从而达到对纳入食品市场准入而在短期尚未拿到QS认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小作坊实施有效监管。为做到监管与扶持两不误。有关部门选定具备一定基础、具备一定特色而且市场前景看好的几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为企业做好复审工作,帮助企业设计产品包装及标签,做到标签规范,扶持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由于绝大部分小作坊没有产品出厂检验能力,政府有关部门多方筹措资金,成立了务川食品检验中心,按市场经济方式进行运作,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小作坊严格实施产品出厂强制检验制度,并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委托检验制度,从源头上把好产品质量关。 限域销售=发展之机 实行“限域销售”的企业,并不意味着无限期的高枕无忧。列入“限域销售”管理的食品加工企业,若在务川县内有一家以上的企业获取QS认证后,则该类其他企业需在1年内申领QS认证,对1年内达不到标准的则实行关停;对列入“限域销售”目录而一直未有企业获取QS认证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行限期申领认证,通过3年时间的扶持仍不能申领QS认证,由执法部门依法强制性实施关停。 目前,通过“限域销售”和实施有效扶持,务川对企业的帮扶工作已初见成效。务川县城原味正酱油厂其前身就是一家作坊式企业,2003年前还停留在家庭式作坊的水平,其产品生产实行简单的手工勾兑,通过“限域销售”的办法,该企业3年来陆续投入技术改造资金近50万元,从作坊式的生产逐步建立机械生产车间,并配套完善了检验设备、储备包装车间、原料库等,配备了技术人员实行机械化操作,如今已发展成为月销售酱油近万袋的企业。今年4月该厂已顺利申领QS认证,其产品现在不仅在全县范围内销售,还扩大到邻县及遵义、贵阳、重庆等地。 以草食蚕为主要原料的务川山仙食品和以大豆、大蒜为主要原料的仡乡婆系列食品等几家“农”字号企业,通过产品标准的建立和两年来的扶持发展,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今年,当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扶持,企业向银行申请政府贴息贷款250万元用于“农”字号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对“农”字号企业改建、扩建,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500万元以上。 相关链接: “QS”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缩写,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标志,QS认证被称之为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关,自2003年起国家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到目前已对28类300多种食品纳入了市场准入,国家质检总局还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全部完成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作者:杨润民 王章福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