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五种慈善捐赠免税能否激起千层浪?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9:09 四川新闻网 |
《新京报》7月20日报道,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文,对五种捐赠免征所得税。可以说,这是我国目前为止首次从制度上明确支持慈善公益事业。此前人们一直呼吁的慈善事业的“制度缺陷”终于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直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呈现出尴尬境况。有这样几组数据经常被人们引用:我国每年所接受的捐款中有75%来自海外。我国有1000万个正式注册的国内企业,其中的99%不对 这会进行慈善捐赠。向社会作出任何贡献。我国慈善组织所管理的资金只占GDP的0.1%。对此,有识之士从各种角度作了反思,“制度缺陷”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千呼万唤中,对慈善事业的制度支持终于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的制度层面的支持,将不仅仅限于税收政策上,还可能会进一步对慈善组织予以鼓励建设和规范、对整个慈善活动在法律层面进行约束等等。 然而,面对制度的及时跟进,我们在高兴过后,还应当回归冷静。造成我国慈善困境的原因非常复杂,与其他领域的相关制度所起的作用相比,慈善领域的制度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刚性的,更多的是一种规范,一种促进,一种助推。如果慈善活动的主体根本无动于衷,“觉悟不高”,无心向善,那么,制度再完善、再健全,也是徒劳无益。 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充分的理由。我国众多企业对慈善事业漠不关心,许多富豪们面对奢侈生活一掷万金,而对慈善则一毛不拔。真正关心慈善的,是那些工薪阶层。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还缺少慈善文化的涵养和滋润,慈善光荣的氛围还远没在社会上营造起来。 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慈善文化还只是零碎的,甚至是一种畸形。这并非危言耸听。比如国人有一个嗜好是猜测慈善的动机。杨澜想建一个促进教育事业的慈善组织时,不少人对她报以嘲笑。慈善家李春平捐了5000万元,但人们对他的怀疑、猜测、质疑至今未绝。还有更多的人认为,一些人搞慈善捐赠,是一种赎罪心理。干尽了坏事,做点儿善事。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畸形的文化心态是慈善事业的致命伤,也是慈善文化中的糟粕。 或许,我们更需要构建一种健康的慈善文化观,坚持不懈地让普通大众浸润在慈善文化之中。 譬如慈善观。慈善是一种爱心,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需要关怀的生命的及时雨露,是人性的和谐的辉光映衬的人间美景。每个人都应当为社会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本能。有能力的人应当尽到相应的慈善责任。做慈善,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不论其捐赠财富的多寡,不论其慈善的动机和目的,都是值得尊重,也应当受到应有的尊重……譬如财富观。有什么样的慈善观就有什么样的财富观。财富源于社会,须回报于社会。人有比追逐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把人性的、真善美的东西弘扬开来,拥有财富者对社会慷慨其财富则是一种实现形式。“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为社会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无尚的光荣,是人生价值意义的重要体现……每个人都可以总结出自己的慈善观、财富观,并从慈善、财富中得出独到的体验。这种观念、这种体验或许因人而异,但重要的是你在思考,在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你的认识。 慈善文化因你的体验而变得丰富,慈善事业因你的参与而日益活跃。 (陈家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