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让都市白领心神不安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9:23 南方日报 |
心理诊所 文/张洪军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铃声。然而,在有些人看来,铃声带来的恰恰是心烦意乱和心惊肉跳。 医药代表白领彭小姐最近就有这种感觉:铃声太可怕了。为了早上按时起床,她不得不求助于手机、闹钟,早晨在手机和几个闹钟的齐声催促下才能慢慢醒来。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下来,准时奏响的铃声简直像魔鬼的丧钟,重重锤击着她的心脏。而白天工作时,铃声也似乎一直在耳畔萦绕不散,令她心情烦躁。 某医院里的产科大夫刘丽对铃声则是又爱又恨。刘丽是该院产科接生能手,很多疑难问题她都能巧妙地解决,故医院要求她24小时开着手机,确保科里有问题能随时找到她。有几次手机自动关机误了事,弄得刘丽从此对铃声高度敏感,一听铃声就心惊肉跳,但铃声几分钟没响又让她坐立不安。 爱恨交织闻铃声 在工作繁忙的中青年人群中,对铃声“感冒”的情况相当常见。其实,“幻听”只是人们发生急性心理应急障碍的一个表现。 起床难、起床后却听到闹铃声整天“响”个不停,这主要是因为本来缺乏睡眠,却又不敢多睡。有些人忙于拼事业,每天睡不到七小时,即使躺在床上也睡不踏实,睡眠质量很差,不能有效恢复体力。好不容易睡着了,早晨需要好几个闹钟才能把自己叫醒。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对听神经造成的刺激久久难以消散,又造成白天精神十分疲惫,工作效率低下,心情不佳,晚上睡得更不安心了。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堪忧。 整天对手机铃声患得患失,则可能说明潜意识里正期待着铃声响起,担心听不到铃声就丧失一次机会。有这种经历的人大多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表现得比现在更好,有的人则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允许犯错。结果,即使压根没人打来电话,他们也会“无中生有”,紧张地掏出电话。 性格经历是根源 尽管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充足是心理应急障碍的重要诱因,但其根源却与个人性格和经历脱不了关系。有些患者从小被父母灌输“勇于竞争、不进则退”的观念,竞争意识很强。有的则曾遭受重大挫折,以致经常被危机感包围,生怕再次遭到失败。由于上述情况,造成他们精神上的弦绷得紧紧的,即使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也不敢放松。 有的人误认为出现这种症状,睡一觉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很多人不会通过“积极的休息”来自我调整。所谓“积极的休息”就是转换环境休息,例如通过听音乐、闲聊、慢跑等休闲活动,来缓解压力、放松神经。 讳疾忌医加重病情 有人担心,出现“幻听”是否意味着将滑向精神分裂的深渊?其实,健康人在情绪高度紧张时也会偶尔“幻听”,凭空“听”到单调的声响,杞人忧天大可不必。但有专家指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能发展成为较轻度忧郁、严重的睡眠障碍和焦虑症,其原因正在于不断的自我暗示加上讳疾忌医。 如果发觉自己经常出现“幻听”、睡眠质量不好、早晨起床困难、白天犯困等情况,就意味着已经发生了急性心理应急障碍。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患者,可通过多进行积极的休息、自我心理减压予以调整。如果仍没有起色,应请心理医生介入进行“危机干预”。一般来说,经过科学的心理分析,适当服用抗焦虑症等药物,加上减少工作压力,都可有效地缓解症状,让铃声重新变得动听起来,恢复轻松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