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口出土罕见井中井 广州发掘西汉至明代水井38口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9:23 南方日报 |
本报讯(见习记者/李培实习生/向婧通讯员/易西兵)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州市中山一路与署前路交汇处的姚家岗工地发掘了38口西汉至明代的水井,并有大量不同质地的文物出土。昨天下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赵自强对其中一部分文物进行了鉴定,充分肯定了出土文物的价值。 宋代砖井砌在南汉土井中 考古所专家在位于姚家岗北坡的基建工地上进行了仔细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达4970平方米,发掘面积562平方米。最大的收获是清理出西汉、南朝、唐、南汉、宋、明等各时期的水井群,共38口,以五代十国南汉时期水井数量最多。这些井皆为圆形,以土井为主,小量砖砌井圈,井中还发现大量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由于姚家岗北坡的水井众多,常有相互打破现象,其中一眼宋代砖井正好砌在南汉土井的中间,基本上是同一圆心,形成了非常罕见的“井中井”。此外,这里还发掘了灰坑17座、墓葬8座、沟1条、水池1口,出土了铜、铁、铅、滑石、陶、瓷等不同质地的文物2600多件(套)。 “这是白瓷盘,应该是北宋定窑的东西,在广州地区很少见。”“这方石砚造型很独特,为阶梯状,前后两层如同两个小箕形。”此次出土的不少文物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兴趣。还有些器物则分别发现于不同的水井中,比如两片陶残片,经拼对为同一器物的残片,其背部还阴刻“黄”字。“这可能是姓黄的工匠制作的,也可能是这个物品的主人姓黄。”研究所的专家解释道。 东山口南越国时已属城区 过去专家一直认为,南越国时期的东山口一带属于郊区。然而,近年来考古所在这一带发现的历代水井中,西汉南越国时期的水井数量较多。特别是此次出土的水井伴有大量民用器皿,说明了南越国时期这一带已经人口稠密。由此专家推测,这里在南越国时期可能就已经属于广州城区了。 “这种砖和南越国御花园用的砖是一样的,这可不是一般百姓用的东西。”考古专家赵自强说。井中发现的不少砖和瓦等建筑构件,与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的相同,但这一带基本没有发现建筑基址等遗迹。专家推测,这些砖瓦由于体积较大,不可能为民用。因此,这些水井和砖瓦很可能与南越国窑场有一定的关系。 图: 专家认为,这次出土的完整的唐代青瓷碗比较罕见。许冰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