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请问毛先生:诺贝尔奖有数学奖吗?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9:43 四川新闻网 |
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以总分214分第13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毛建国先生撰文发出一个悲怆的疑问——为什么13次奥赛第一换不来一个诺贝尔奖?并以此向现行的教育模式猛烈开火。(《信息时报》7月19日)令人遗憾的是,毛先生的感慨发错了地方,为避免以讹传讹,特撰文商榷。 诺贝尔奖是根据伟大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于1901年12 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嘱中规定,该奖应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也就是说,全球瞩目的诺贝尔奖有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与经济学六个奖项,独独没有数学奖!在数学领域,也有一个世界性的奖励,那就是每四年颁发一次的菲尔兹奖。菲尔兹奖是“国际杰出数学贡献奖”的非正式名称,由国际数学联盟(IMU)评定,在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颁发,并且仅授予年龄不超过40岁的中青年数学家。在数学家眼里,菲尔兹奖所带来的荣誉完全可以与诺贝尔奖相媲美。1983年,年仅34岁的丘成桐先生,因证明微分几何中卡拉比猜想和证明了广义相对论中正质量猜想,获得菲尔兹奖,成为迄今为止惟一获奖的华人数学家。现任中科院院士田刚曾经进入了最后一轮的角逐,虽然没能获奖,但他是所有中国数学家中最接近这一号称“数学诺贝尔奖”桂冠的人。 国人有强烈的诺贝尔情结,现行的教育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但以“13次数学奥赛第一换不来一个诺贝尔奖”,来质疑和抨击国内的教育模式,板子实在是打错了地方。因为诺贝尔奖根本就没有数学奖,而且从华罗庚到陈景润,再到最近破解庞加莱猜想的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和清华大学讲座教授曹怀东,中国数学家取得的成绩并不差。 当下浮躁之风日甚,连小小的时事评论也不能幸免。但愿尊敬的评论家们,先搞搞清楚再发表高论,以免贻笑大方。(梁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