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长城起点忆“长城”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9:49 四川新闻网 |
漫步山海关,驻足老龙头,在万里长城的起点,不由想起一位长城式的英雄。他就是明末忠臣袁崇焕。 当王化贞的13万大军在广宁一役全军覆没,40余座城落入了后金手中之时,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满朝文武惊惶失措。而到兵部任职不久的袁崇焕却孤身一人,单骑去山海关考察后宣称:只要供我兵马粮饷,我可确保山海关不失。他到山海关后不惜冒越级呈报的官场 大忌,要求北移防线200里,筑城宁远。当时上上下下没有人认为宁远能守得住,明朝辽东主帅高第也已决计弃城。袁崇焕在关键时刻,用刀刺血,书写文告,传阅将士;更以将军之躯向士卒下拜,激励忠义决心死战。袁崇焕和他的将士们以血肉之躯筑成的长城,守住了土木沙石构建的宁远,从而也守住了身后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崇祯即位后,任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督师蓟辽。清军因惧袁威名,不敢再攻宁远和山海关,只好从喜峰口窜入长城,攻陷遵化。越过蓟州,直逼北京。袁崇焕带兵两昼夜急驰300余里,赶到北京广渠门外,求入城而被疑心重的崇祯所不许。袁崇焕为尽忠报国,亲自披甲上阵督战,在广渠门外率9000人以一当十,大败十万清兵。他准备等增援主力一到,就对清军实施合围,不料等来的却是自己被捕下狱。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46岁的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口被凌迟处死。临刑前袁崇焕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保辽东!”即便做了冤死鬼,忠魂依然要卫护自己的国家,这就是长城的精神。 袁崇焕熟读史书,他深知封建社会“自古忠良无下场”的痼疾,知道做忠臣难,做能文能武、功勋卓著的忠臣更是难上加难。袁崇焕还不为人知时,天启二年,抗后金名将熊廷弼被明朝冤杀,传首九边。袁崇焕就作诗哀悼:“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他上疏天启皇帝“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明知其难,但绝不知难而退,明知官场凶险,但绝不知险而避。因为他“横戈原不为封侯”。为了民族的利益,生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死后,将自身褒贬毁誉弃于脑后。 眺望万里长城,重温袁崇焕的故事,不禁感慨万千。在电子战、信息战时代,长城早已失去了军事屏障的功用。但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英雄人物人们是不会忘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代代相传的,千百年来铸入我们民族精神的长城是不垮的。我时常在想:不论风雨怎样侵蚀,不论担子怎样沉重,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高昂着头,挺直着胸,以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精神,卫护着自己的国家,建设着自己的国家,无怨无悔地为国家民族而奉献。(辛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