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刊:能源牵动大国关系 中美战略博弈出现新动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0:00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日本拓殖大学教授茅原郁生最近在媒体撰文称,中国以上海合作组织为轴心,推行确保能源和联俄的战略。对此,美国以继续宣扬“中国威胁论”和对华接触的两手应对之。一个新的对立轴正逐渐地在冷战后始终处于动荡状态的世界中形成。提前出版的日本《中央公论》月刊8月号刊发了这篇题为《美中战略新争夺的开始》的文章,要点如下:

  

日刊:能源牵动大国关系中美战略博弈出现新动向

  7月16日,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同美国总统布什会晤。 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中俄美角逐日益具体化

  与以往相比,今年的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不仅有6个成员国参加,而且还邀请了印巴蒙和伊朗领导人以观察员身份与会。会议不仅发表了联合声明,而且还发表了五周年宣言。宣言着重强调了与欧美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上海合作组织的独立性,宣称“各国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不能成为外部干涉内政的借口”;“当发生威胁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紧急事态时,成员国将协商采取共同应对措施”。这种表述使上海合作组织染上了把安保问题纳入视野的战略性组织的色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朗提出建立“能源联合”,以便利用资源外交加强反美的形势下,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提出了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的主张。这些在能源领域的新主张和中俄两国在防止伊朗核扩散问题上与欧美截然不同的姿态,必将使美中俄三国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2005年夏季举行的“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可以说是中俄强化双边关系的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尽管冷战后双方一直保持着包括军购在内的军事合作和军事交流,但却从未进行过联合军事演习。特别是演习的最后阶段,中俄两军联合出动应对紧急事态的场面,明显地具有抑制美军的意图。

  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可以认为,中国举行这次联合军事演习具有下列目的:通过展示有能力武力解放台湾的实力,来抑制台独;牵制美国,显示中俄合作足以应对日益强化的日美安保体制;以强化中俄在军事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式,表明两国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志向。

  回顾签署《中俄睦邻友好条约》以来,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人们不禁担心中俄两国关系最终有可能发展成军事同盟关系。已有分析指出,中俄联合对抗美国姿态的日益具体化,预示着美中俄三国在亚洲的“新的战略角逐的开始”。

  美国增强对华战略戒备

  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新举动和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体现出的有关国家关系的一系列新动向,美国增强了戒心,而且在今年发表的四年防务报告中,充分地表明了这种戒心,特别是对中国的戒备。报告把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均视为“处于21世纪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但却把中国称为“最具有与美国进行军事角逐潜力的国家”。

  美国发表这样一份报告恐怕有以下几种考虑:准备应对将来要出现的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中国;通过强调中国是美国的“传统敌国”,来增强提高常规战力预算的合理性;推动盟国之间的作用分工和新的对华包围网的形成。

  美国对中亚各国展开的首脑外交攻势,布什总统对印度在核利用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妥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推动以中国为对象的新的包围网的形成。美国国防部认为,作为确保能源稳定供给的手段,中国已开始向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各国、中亚各国和非洲各国提供军事技术。这表明,中国加强军事实力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而更主要的是为了确保能源的稳定供给。这种形势预示着美中在能源领域的矛盾必将进一步激化。

  能源安全牵动大国关系

  中国为了弥补石油能源的不足,首先在国内采取了石油增产的对策,但由于大庆等主要油田已经面临枯竭,现有油田的增产前景实在不容乐观。这样一来,中国就不得不依赖从海外进口石油。

  但在石油进口方面,又有涉及到国际关系的三个问题需要解决:1、如何确保稳定的供给源。由于伊拉克等中东国家的政局动荡,中东产油国的供给情势极其不稳。2、从中东获得石油,需要漫长的送油路线,包括印度洋在内的海路安全性是很难解决的课题。3、中国庞大的需求量使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一路飙升。

  如此严峻的中国能源问题,特别是石油的供求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给国际市场造成一些影响这么简单了,它已经与亚洲地区的安全保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首先,供给源的多元化及其影响。为了得到稳定而充足的石油资源,中国早就着手展开了积极的资源外交。

  面对中国频繁的活动,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严阵以待。今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借访问哈萨克斯坦的机会对俄罗斯的能源战略进行了牵制,同样利用外交攻势对中国还以颜色。

  此外,由于委内瑞拉等产油国的反美、左倾和资源国有化倾向极为严重,因此中国在委内瑞拉等地购买石油的举动马上便将中南美卷进了美中激烈争夺的漩涡。

  如果此次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将能源资源的合作列为主要议题,中俄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那能源问题可能会继续扩大,甚至导致大国关系的重新调整。

  其次,海洋开发领域的摩擦。在开发海底油田这个领域,中国的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在南海生产。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也在日本专属经济水域的界线附近开发油气田。虽然双方正在为共同开发该油气田进行磋商,但来来往往5个回合以后,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外交上的折中解决办法。

  第三,深刻的海上交通线问题及其影响。海上输油线的安全问题也已经映入了相关国家的眼帘。对于石油需求量迅速扩大的中国来说,这已经成为最大的课题。这条海上路线需要从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经过印度洋到马六甲海峡,然后到南海和东海,其涉及海域之广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可以控制的范畴。

  同时,由于这片海域中分布着美军监视“不稳定弧”和全球调整的重要战略据点,交织着美中之间的各种利害冲突。现在,美中在伊朗问题上的关系更是日趋紧张。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称,中国为了确保海洋通信线路和地缘政治学上的战略要塞,正在迅速发展军队的战斗能力。中国强化海上的军事实力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安全,同时也是为了确保能源和资源。而中国的这些动作不但会打破地区军事平衡,还会与西太平洋上的美军发生交锋,造成紧张局势的升级。

  新条件下实力博弈开始

  中国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在国家战略上把经济建设摆在第一位,认为需要确保国内外战略环境和平、稳定。但是中国把美国看作主要敌人,对形势的认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在发展,对战略要地和战略资源的争夺将加剧”,认为中国所处安全环境严峻。而且像上面看到的那样,中国在努力强化上海合作组织。

  特别是中国认为,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调整及建立导弹防御网,日美最近几年以日美安全条约为基础加强合作,这些都是在强化对中国的包围网,对此危机感日益强烈。

  另一方面,美国以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中心推进世界战略,针对“不稳定弧”进行军事调整,对中国也加强了戒备。实际上,美国对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拒绝合作的中俄两国抱有戒心。还有,在能源问题上,上海合作组织也加强了合作,美国痛感有必要与友好国家加深关系,也开始摸索与印度等建立新的同盟关系。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把焦点对准今后的美中关系,那么可以说,新条件下的实力博弈开始了。上海合作组织认为中亚的“颜色革命”背后有欧美势力的支持,想要阻止“颜色革命”波及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加速使上海合作组织成为反欧美集团。

  进而,在能源问题上形成全球对抗轴的情况下,东亚的海洋资源开发也开始成为课题,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地区能源资源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两手战略,一方面极力遏制,另一方面又灵活参与。这样做既有利于缓和美中关系,又可遏制上海合作组织,避免使其成为反美集团。(完)

  人民日报海外版:要消除中美战略上的猜疑,保持沟通非常关键。必须进行不间断的沟通,消除疑窦,面对面地解决两国两军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增信释疑,必须重视沟通渠道的多样性。目前,中美外交上沟通的渠道比较顺畅,两国外长之间的通话很频繁、随和,没有任何障碍。郭伯雄这次访美,双方讨论了中美国防部之间开设军事热线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沟通,增进互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