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矿难人数不清显现矿工生命之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2:48 温州新闻网

  山西灵石县蔺家庄“7·15”爆炸事故抢险工作7月19日全面结束。本次矿难自行脱险6人,经救护队救出1人,53名矿工遇难。(7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最初的事故报道中说,井下被困共有57人,怎么现在又变成了53人了?连日来,有关部门是这样“更新”矿难人数的:事故发生后,矿方初步认定井下被困矿工有57人。在几天来的反复核查过程中,发现一名叫齐保银的矿工在下矿后返回地面打电话,再次进入矿井

10多米后发现井口有黑烟,便马上逃出矿井;一名叫李新灵的矿工在7月7日因工伤在邻近的介休市医院住院治疗,现场核对人数时有矿工误以为他已下井。

  另据核查,1人为事故发生后自行施救时遇难,矿工在后来上报死亡人数时误将其列入事故死亡人数,属重复计算。另外4人当时误以为被困井下,目前已经分别在介休、临汾和蔺家庄煤矿全部找到,公安部门已经进行了取证。由此确认,这次事故被困人员实为52人,另外自行施救时死亡1人,共有53名矿工遇难。

  读这两段文字,人人会感到头绪纷乱,都会忍不住发问:就这么一个乡镇小煤矿,事故发生后矿区干部当即被控制,怎么就弄不清下井矿工人数?连具体下井人数都搞不清的煤矿,能不发生夺命矿难吗?

  的确,下井矿工人数不清,暴露了矿区管理的混乱,也显示了矿工生命之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下到黑洞洞的地穴里,下去多少上来多少,来了多少走了多少,管理者竟然一概不知,矿工生命在他们心中哪有地位和分量;侥幸逃脱矿难的矿工,竟然不回矿区反映情况,协助救援自己的同事(如此,井下人数就能得到确认),漠视同行安危也是轻贱自己生命,迟早要为自己的麻木而付出代价。此外,由于矿难频频之故,公众产生了心理疲劳,对矿难动态的关注度也很低了,更多的是对救援结果一眼扫过……

  由此,笔者想起了不久前发生在异域澳大利亚的一幕。今年4月25日,塔斯马尼亚岛上金矿突然遭遇地震。重达数吨的岩石分崩离析从头而落,在井下作业的赖特不幸被活活砸死,而37岁的布兰特·韦伯和34岁的托德·罗素则由于正在一个长、宽各1.2米的金属笼子里工作,幸运地逃过一劫。井外人员在5天后才惊喜地发现韦伯和罗素竟奇迹般地活着,澳大利亚全国所有的人,无论认识不认识的,都激动起来,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在第一时间奔走相告!连在大街上停着等红灯的车辆里的人们也会摇下车窗,互报喜讯。这时候,你觉得那两名矿工仿佛是全澳大利亚每一个人的亲人。

  此次救援行动异常感人,韦伯和罗素不是高官也不是富翁,只是普通的矿工,可是国家动用了昂贵的器材、人力拯救他们。24小时不停,挖掘机、冷炸药、各种科技手段还有手工轮番使用。既要救出井下的生命,又十分爱惜救助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这期间始终有心理医生参与,使两名矿工能保持乐观平衡的心态,医生并具前瞻性地开始了防止后遗症治疗。而这两名矿工身处险境,却仍然心急如焚地打听同伴赖特的生死。

  你无法想象这两个人被救上地面时的情景:小镇上的教堂钟声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首次响起,表明他们俩的生还对小镇的居民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事实上何止小镇居民,这事对两千万澳大利亚人都是意义非凡的。救护车开动时,特地开着后车门,让他们俩能够跟现场的数百人挥手告别……拯救不但是一次人道主义的实践,也是一次人文精神的体现。澳大利亚人自上而下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尊重、爱护、科学、合理、严谨、热情而又冷静。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