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问题孩子”送下乡,偏方治标难治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3:04 温州新闻网

  “谁愿意放弃优越的生活去那种破地方!”喝着康师傅冰红茶,14岁、个头一米七五的李强(化名)满不在乎地跟记者说起在会宁县城读书的生活。中考结束,回到省城兰州,李强这几天的主要任务是和以前的同学疯玩。

  会宁的“教育神话”让不少家长慕名而来,主动把孩子送到会宁接受“苦教育”。尤其是那些家境好孩子问题又多的家长,“强制”或“半强制”地把孩子送到了会宁。李强

是他们中的一个(《中国青年报》7月20日)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父母毕生最重要的一项“经营”就是子女的学业前途。而有些“问题孩子”却又让父母操心不矣。可是病急也不能乱投医,把“问题孩子”送到贫困地区接受教育,即使会有短暂疗效,却终归治标难治本,而且毒副作用还不小。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性情的形成是与其长期固定的周遭环境有关。而现在这些家长把从小娇生惯养的“问题孩子”突然送到农村,让其体验贫困生活,接受严苛教育,这势必会使得一些心态不好、性格孤僻的孩子“水土难服”,有的还会被其他同学排斥,无法融入学校环境,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进而让“问题孩子”的问题雪上加霜。这正如把长期供养在温室中的花朵一下子拿到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放任生长一样,环境快速的两极变化通常都会让这些花朵无法适应而枯萎凋零。

  并且,那些被送去会宁的孩子都只有十四五岁,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使其从温暖的三口之家突然变成了背井离乡的寄宿生活,生活自理上的不方便且不去纠结,可情感交流的匮乏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看看那些外出务工人员的“留守孩子”的心理危机,难道那些让孩子远离自己身边的家长就不感到有点后怕吗?退一万步说,就算孩子的意志品质真的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得到砥砺,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可是在缺乏亲情交流的环境中成长,则会让他们容易形成孤僻甚至自闭的性格。一个心智不健全,性格不开朗的孩子就算成绩再好,恐怕也难成为父母骄傲的成功作品吧!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短暂的吃苦中换得未来永久的幸福生活,足可谓用心良苦。但孩子的人生路程很长,我们不能如此短视的只顾孩子眼前的学习成绩而放弃了孩子毕生都将相随左右的性格、品性、价值观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稿源:红网][作者:杨陈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