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邵阳北塔区区长李放文:关于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4:57 红网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富民目标是其归宿点、落脚点。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一、我区农民收入结构及其特点

  

  自1997年设区以来,我区农民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势头。1998年至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46元增加到3809元,年均增长9%。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实行了粮补、优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全区农民纯收入3268元,比上年增长15%,2005年农民纯收入3809元,同比增长16.6%,为近年来较高水平。我区农民收入结构,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以种养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农民总收入3985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678元,占67%。在家庭经营收入中,一产业收入2080元,占总收入的52%,其中粮食收入565元,蔬菜收入576元,养猪收入413元,家禽收入164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4%、14.5%、10%、4%。2005年,农民总收入4567元,家庭经营收入3111元,占68%。在家庭经营收入中,一产业收入2229元,占总收入的48.8%,其中粮食收入263元,蔬菜收入446元,养猪收入644元,家禽收入232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8%、9.8%、14.1%和5.1%。从这两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家庭经营收入依然是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约占70%,而以粮食、蔬菜、生猪、家禽养殖为主的一产业约占总收入的一半。

  2、非农业收入呈加速增长势头。2004年,农民第二产业收入250元,第三产业服务性收入347元,比上年增长19.48%和19.45%。2005年,农民第二产业收入375元,第三产业服务性收入50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0%和46%。在第二产业收入中,绝大部分为工业服务性收入和建筑业收入。一方面,农民的二、三产业收入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另一方面,农民二、三产业收入的绝对值还不是太多,在总收入所占的比重还较少,2004年、2005年分别只占14%和19.3%。

  3、工资性收入还很少。2004年,农民工资性收入952元,2005年为1091元,占总收入的比重都是23.9%,没有多少变化。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区范围内的企业和单位从业收入是主要来源,2004年、2005年分别为730和635元,占工资性收入的77%和58%。

  总之,目前我区农村的经济状况尚介于纯农业型农村和城郊型农村之间。一方面,以种养为主的农业依然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农民在江北新城的开发建设和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中初步得到了一些实惠,但这还远远不够,与真正的城郊农村还有较大差距。

  二、我区农民增收途径的探讨

  

  农民增收的主体始终是农民群众。作为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重点是要认真履行好引导、服务和扶持职能。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对我区而言,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围绕服务城市,做强做精种养业。发展城市服务型的城郊农业,是我区农业的传统优势项目,要予以发扬光大。一是充分发挥养猪、养鸭、养鸡等专业协会的作用,以大型养殖场和连片的专业村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生猪、家禽养殖,并引导开展深加工。二是以望城坡鱼场、宝马湖特种养殖基地以及清水塘水库等为重点,发展城市休闲渔业。三是以白田无公害蔬菜基地为重点,推广优良的蔬菜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结合江北农产品大市场改扩建,不断扩大全区蔬菜生产的规模和水平。

  2、围绕农产品加工,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是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区已完全具备发展订单农业的条件。区内拥有食品、纺织、木材加工企业有几十家,东信、华力、宏运、“湘窖酒业”、李文食品、恭兵食品等一大批规模企业产销两旺,发展前景看好,其中李文公司和湘窖酒业还是国家和湖南省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可以说,我区农产品加工已初步形成规模,纺织和食品在我市乃至省内都有一定知名度,是我区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原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和引导企业与农民“联姻”,通过签订“订单”的方式,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今年我们已与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初步达成了5000亩大豆生产基地、3000亩优质柑桔基地和万亩高粱生产基地的协议,开了个好头。今年要切实抓好试点工作,以后再逐年完善和扩大。

  3、依托工业企业,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和鼓励他们外出务工,让更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或半工半农,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还很少,是薄弱环节,还大有潜力可挖。一是加强协调,积极争取新引进的大型工业项目,如湘窖酒业、康尔佳、志伟钢结构、百锐工具等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对我区农民予以倾斜,特别是对征地拆迁的农民进行倾斜,根据双方自愿的原则,签订一定数量的就业合同,解决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困难。二是劳动部门要加强与外地劳动部门和厂矿企业的联系,掌握劳动用工信息,特别是要保持与区内规模工业企业的联系,掌握其用工信息,并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及时较送农民工进厂,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4、参与新城开发建设,拓展增收渠道。要充分发挥城郊的区位优势,引导和鼓励农民更多、更快地融入到新城的开发建设之中,分享新城建设带来的结果,不断增加农民的二、三产业收入。一是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工程建设,鼓励农民从事建筑和工程承包。二是围绕城市服务,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运输、商贸、家政等城市服务业。三是制订和落实一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那些失地农民,要视同下岗失业人员,依托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基地,鼓励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事非农产业。

稿源:红网 作者:李放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