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温考验学校是否“以人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4:59 四川新闻网

  自7月以来,热浪席卷华夏大地,全国各地一片热声,先后也有数人死于中暑的报道,人们着实感到了酷暑的威力。热死人虽然只是个案,但是,热这个不争的事实已经使得很多单位和企业采取措施。有的单位和企业开始实行弹性工作制,表示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各类学校已经纷纷放假,体现出良心和以人为本。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笔者所在的省的一所师范大学在7月14日,也就是最热的时节,所有学校都放假的时候,开学了!因为要迎接教育部的教学评估,所以一切都要让开,学生到学校补课……

  今年入夏全省持续高温,我们知道现在大学的学生寝室不要说空调,就是电扇也不多见,因此,这种高温天气对学生,尤其是他们的人身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教育部曾对大学生进行了定义,说大学生也是“劳动者”。为此,我们认为对劳动者的一切保护学生液应该享有,有关部门曾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抓好劳动保护,高温天气室外作业须在下午3时以后才上工等。对企业而言,高温天气是一道考题,对学校而言,同样是一道题,因为学校上课的时候恰恰是最热的时候,甚至有的教室也没有电扇,这些都在考验着学校当局是否有人性化关怀,是否有“良心”,是让学生感到“外热心也热”还是“外热心凉”。

  其实,这个时候在学校的学生,就是在高温之下饱受煎熬却无法自救的群体,他们居住在拥挤的8人间里面,如果是有盥洗间的寝室还好,没有的,就更加艰难了,一切洗漱都要到另外的地方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学生他们是“弱势群体”,在高温之下,他们的生存更变得异常艰难,有很多学生晚上就在寝室的地上睡觉,任蚊虫的亲密接触,虽然说现在还没有极端情况的发生,但是我们和学生家长愿意看到吗?学校当局更是不愿意。要问的是,这样的境况下,谁能出手帮助他们呢?

  答案当然是学校。对于这个答案,也许很多人不理解———怎么又把责任往学校身上扯?在现代社会,高温、特别是人口密集地方的高温,不仅是气候现象,更是民生的劫难。或许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和领导会说,我们读书的时候连电扇还没有呢,不是一样的过来了。确实,在以往,高温对民生的灾难性影响不是很明显,在那些并不炎热的夏天,人们摇摇蒲扇,吹吹电扇就轻松度过了。但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气候已今非昔比,今年入夏以来,这个平原三十八九度高温天气非常频繁,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40多度,这种情况下,蒲扇、电扇等常规、低成本避暑方式已基本失去作用,但空调等高成本的避暑方式却不是每个学生都享受得起,如此一来,对于许多学生而言,高温就和洪水、台风无本质区别,同样是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

  当学生在高温面前无力抵抗、健康和生命面临威胁时,作为学生庇护者的学校,显然需要承担起责任,像应对洪水、台风一样,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干预或提供人道救助。不过遗憾的是,现实中,这种干预和救助实在太少了——对于高温中“煎熬”的学生,学校更多的是采取一种行政的和不近乎人性的政策,比如晚上定时停电,不准自行增加避暑设备,而学校则轻松地逃避了责任;在这种特殊的时节,学校是否可以进行一些个案的帮助,比如增加避暑设备,调整上课时间,但是如果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没有一套制度化的救助方案;学生只会在在高温下处于自我排解的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极端事件发生了,才来吸取深刻的教训?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日当午,汗滴手中书”,如果因为太热而中了暑,甚至出了人命才来应急,还不如讲良心,将心比心,给予学生人性化关怀,让学生们在大热天里也感到“心暖”,确实当我们坐在空调房里面拍脑袋的时候要周全和人性化一些,其实有很多时候的威信和威望就是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树立起来的。

  面对高温,学校要讲“良心”,而不能“凉”了学生的心。(作者:njlq)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