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雨声响,气象主播跳下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6:18 海峡网-厦门晚报

  专家变身厦门气象先生、气象小姐的幕后

  

雨声响,气象主播跳下床

  气象专家们一起会商当天的预报。 刘东华 摄

  以前他们在狐尾山埋头研究风雨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成为厦门市民议论的热点,那些朴实的面孔通过电视台的信号传遍鹭岛的时候,厦门有了新的一群自己的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

  市民兴奋地看到,相比以前冷冰冰的数据,呆板的预报稿,电视气象主播们带给我们的,是用鲜活的语言加上权威阐释。这令我们对气象预报更有兴趣。随着热带风暴碧利斯的过去,市民们惊奇于气象主播们的准确分析之余,更想知道怎么做到对气象能侃侃而谈。近日记者深入他们这个团体采访,了解了他们工作压力之大,常常是半夜听到雨声就跳下床。一次谈笑风生的预报,出炉并不容易。

  预报员需要想得比电脑多得多

  气象先生、气象小姐工作流程关键词解读

  写稿

  记者到气象局采访经常看见的是,气象预报大厅的中央,一人正专注地在电脑前,紧张地准备晚上的电视直播稿件。他们说以前第一次写这种东西,觉得有些“玩不转”,不过现在大家都成了“高手”。

  24小时

  气象台有8到9名有资深气象预报经历的专业人员轮流负责晚上的节目,以前大都是当天的主班预报员,就是当天的天气主要由该预报员预报;有的是其他部门的高级别气象工程师,他们一般负责其他事务,只有周末才有时间上节目。现在他们进行了调整,要求当天的气象主播不能是当天的主、副班预报员。

  一个直播专家一般每月要轮6个左右的直播班,如果是预报员,以前一般都是在轮流值班的时候。值守主班(即当天主要负责发布预测的值班预报员)要24小时在山上。

  资料获取

  上午一上班,预报员要先看上一个班留下来的前一天的预报和天气实况,看看欧洲、日本、台湾等地对我市的预报,以及他们所做的关于我们这一区域天气系统的各项资料,看卫星云图。有雨的时候看雷达回波图像,还要到楼顶的天台上肉眼看看周围的云的样子、能见度,重要的还有厦门各气象站的各种数据。这些都是预报前必不可少的资料,融在一起后,才能在预报员头脑中形成对当天天气的概念。这样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数值预报

  资料获取之后,他上午要进行一次预报,之前会运用电脑模拟进行一次数值预报。现在数值预报比较发达,欧洲的数值预报系统有时能精确地预报一次台风的路径。当然这需要各方面的数据支撑,而要真正地报好局地性的天气,本地气象部门,特别是气象预报员本人对本地天气特点一定要非常熟悉。要报好一次天气,预报员需要想得比电脑多得多。

  会商

  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会商,就是气象专家们一起讨论确定当天的预报结论,虽然以主班预报员为主,但预报结果是大家集体的意见。遇到重大天气如台风等,会商范围会扩大,台里、局里主要高级别专家、主要领导都要参加。

  临时换稿

  下午3时30分会商后,要发布预报结果,要上直播的预报员就要开始准备稿件了,这份稿件一般设计3到5个问题,要在下午6时左右传到电视台,7时10分到20分直播专家与电视主持人先简单排练一下。他们说,他们稿子里要谈的问题,与电视里已经关注的话题重复,或者不符合电视人的口味,就要临时调整,这个时候往往是最紧张的,要马上改稿,马上熟悉。主播们说,这是他们在面对天气预报压力之外的另一个压力。

  化妆

  他们的化妆则都是自己完成的,女“主播”有的要从下午4时就开始打扮了。

  他们的负责人说,预报员主班以后不上当天节目的新规定,就是为了让主播们准备更充分。

  马拉松天气预报让他头上冒汗

  专访厦门气象先生尹烈

  

雨声响,气象主播跳下床

  尹烈(左图)是气象台的一名预报员,不少市民对他的印象就是:“这个主持人有‘专家气质’”。

  语言并不一定要字正腔圆

  记者这样向他转述的时候,尹烈很不好意思。他正准备着当晚的直播,正好轮着他上电视了,晚上该说些什么,他一直在思考。

  一般头一天晚上,他就开始为第二天的电视直播找话题了。

  “念稿子特别扭!”他直率地说,还不如干脆丢掉稿子,自由地说,说到哪儿就到哪儿,用心去解释市民关心的问题就可以了。

  一开始,这样的脱稿解说,尹烈有时紧张时能把字说错,有时还会“前言不搭后语”,急得头上手心冒汗。慢慢的,他总能把问题说开,解说时把观众带入他的话题中,人们开始接受他了。

  “我后来才知道,大家喜欢那种能认真说天气的人,语言并不一定要字正腔圆,姿态形象也不一定要非常完美。”

  每天要找天气的“亮点”

  “今天晚上该说什么?”他想想,说,“我打算说说热带风暴碧利斯,因为热带风暴结束后,直播节目还没有好好回顾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台风,一般登陆北边的台风带给我市的降水并不多,没想到这次却带来这么多雨。”他开始兴致勃勃地描述刚刚飞走的“碧利斯”。

  “这是一个亮点,别人没有解释,我要解释。”“如果这个亮点在之前节目中被别的专家说过,今天说什么?”记者问。他说,那就找别的亮点,反正要找,不能老是说一些明天“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的话,那样人们还是对天气没有印象,没有理解。

  “对了,这次还有一个特点,岛外局部山区比一般地方雨量高出一倍以上,这次小坪下了700多毫米,我可能会讲讲地形的抬升对降雨的影响。这个以前也没讲过。”他说——在小坪等地设雨量站后,他们发现雨量竟然多次比岛内多出一倍以上。

  笑谈之后降温暴雨来临

  节目有时也不一定就按照稿子来,主持人经常会问一些稿子没有的问题,每位专家都会遇到,有时稿子里准备的话题才谈了一个,就“深入”到其他话题里面去了,关键看专家和主持人现场互动的程度。

  尹烈很喜欢这种互动,他很自豪地说,能在一两分钟内“搞定”一个主持人突然问出的稿外“疑难”问题。他有几次这样的经历,其他专家也有。

  他去年在解说“海棠”台风时,就回答了主持人临时提出的为什么北面台风雨小、南面台风雨大的问题。两人还笑谈希望下一个台风能在南面的汕头一带登陆,给厦门下点雨,降降温,不久,“珊瑚”台风果然像“笑谈”的那样。

  对雨的感情是说不出的滋味

  尹烈说,预报员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准确性。“报下雨,有没有下,下得对不对,是大了,还是小了,量级对不对。”报完天气的当天晚上,预报员要在山上值夜班。

  “听见雨声,马上就会爬起来,看看雨有多大!”“下着又停了,担心不再下了。”“有时没有报雨,听见雨声愁上心头。”对雨的感情是说不出的滋味。有时怕小了,有时怕大了。经常睡不着,半睡半醒时有时突然会从床上跳起来。

  “空档”——一个极端时间的预报

  报准的滋味也很美。“有时重要天气报对了,老婆会给我打一个电话或发一个短信祝贺,那一刻是很幸福的。”

  有一次让尹烈记忆深刻,那是今年3月份马拉松天气预报。之前大家会商,马拉松期间下雨的可能性也极大.但大家最后确定了一个方案,就是认为8点到9点左右,会有一个降雨的空档。发布这样一个极端时间的预报,气象台以前从来没有过,而且马上在电视上直播。同时,有另外一个方案,就是预报可能降雨,但影响不大,但最后还是确定,要大胆地说“空档”。

  当尹烈在电视上说出这样一个“空档”后,观众都为他们也为马拉松比赛捏了一把汗。他解释了这个预测后,头上冒汗了,摘下耳机,他发现直播间玻璃墙外,台长伸出了大拇指。

  当天,大家都没有下山,盯着雨云的移动,第二天7时多,雨停了,9时左右,还没有下,马拉松“第一集团”快跑到东渡了,这时大家才一起往山下跑,要看一眼马拉松。记者 杜世成 实习生 王伊茹(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