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鸡肋”体育课危害初显 中小学生成“弱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7:08 青岛新闻网

  大多数家长“重文不重武”,对于孩子文化课的重视,远远超过体育锻炼。

  中小学生“弱苗”现象的出现,与缺乏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但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孩子们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在老师和家长眼中实际上成了“鸡肋”,处境尴尬。

  济南六里山小学的胡爱红校长,儿子上五年级,这个暑假,胡校长给孩子安排了一

个“硬性”任务:每天早上跟着爷爷去爬山,锻炼身体。胡校长说,自己的孩子体重有些超标,运动少,正好利用假期,锻炼一下减减肥。

  但据记者了解,大多数家长“重文不重武”,对于孩子文化课的重视,远远超过体育锻炼。暑期之前,省城语、数、外等各类文化补习班和特长班就开始升温,有的家长最多能给孩子报5个班。相比之下,偏重体质锻炼的培训班,则显得声势很弱。

  针对孩子体质下降的情况,教育部和省教育部门都出台规定: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体育课为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但规定却难以真正施行。由于场地设施限制以及重视不够等原因,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被挤占或者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有些条件差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即便时间能保证,学生的锻炼强度却难以统一要求。据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于波介绍,根据教学大纲,中学体育中有跨栏、投掷类等项目,但实际落实中却“走样”,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甚至取消。而教育部门有关人士称,这种现象短时间内无法根本改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体育老师感叹,在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评价体制下,学校体育早已成了“鸡肋”。课程表上的体育课,不过是学校表示自己并非丢弃“全面发展”的一个点缀。平常只要“数理化”需要,体育课立马可以“无偿转让”。

  据专家介绍,体育运动除了强健体魄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体质总体下降的同时,团队意识不足也逐渐暴露。济南历下区素质教育实践中心王强主任说,在该中心的拓展活动背摔项目中,不久前就有一个在下面负责接应的孩子,因为害怕冲击,在同伴背摔的刹那突然收手,结果同伴掉到了垫子上。这种团队精神的缺失也与平常缺少训练有关。(记者温涛 实习生潘俊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