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8岁老人弥留之际捐遗体 为亡妻曾钟爱的医疗事业5年前办了捐献手续子女帮其圆心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2:24 大河网-河南商报

  

78岁老人弥留之际捐遗体 为亡妻曾钟爱的医疗事业5年前办了捐献手续子女帮其圆心愿
78岁的余林老人5年前给自己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昨日中午,在余林老人弥留之际,儿女们翻出了他尘封多年的遗体捐献志愿书。在省人民医院的病床上,他们帮老人圆了最后一个心愿。

  在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孩子们领悟出了老人的深意:这是父亲向已故母亲表达爱的特殊方式——为了妻子钟爱的医疗事业,他把遗体捐献出来搞科研。

  老人余林已脑死亡

  昨日中午1时许,在省人民医院脑神经内科病房,已经昏迷两天的余林老人靠呼吸机和各种医疗仪器维持着生命体征。脑电波观测仪显示呈直线。主治医生姚勇说:“从病理学角度来看,目前老人已经脑死亡。”

  在国外,判定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判定,而我国则以心脏停止跳动来判定。在医务人员的积极抢救下,老人靠药物和医疗仪器的扶助,心脏仍在跳动。但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外部维持也撑不了几天。

  因心脏病老人住院

  今年初,余林老人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好,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7月9日上午,刚出院不久的余林到东明路上的河南省老干部疗养院取自己的体检表时突发心脏病。近一周的治疗,也没能让余林的病有起色。

  16日下午4时,余林在孩子陪伴下,像往常一样到病房外散步。刚下电梯,他突然歪倒。当晚转到省人民医院时,余林已不会说话,且神志不清。接下来,余林多次出现昏迷、脑疝。

  19日下午3时,余林呼吸停止,心电图显示趋于直线。经紧张抢救,才使心肺复苏。从那以后,老人只有靠呼吸机辅助呼吸,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基本可判定脑死亡。

  姚勇说:“目前,老人循环系统已严重受损,我们专门搭建了四条静脉通道维持生命。即使如此,病人也随时可能停止心跳。”

  找到遗体捐献书

  余林住院后,三个儿子开始商量父亲后事。他们想起并找到尘封多年的遗体捐献书。

  78岁的余林是省委党校离休干部,军人出身的他不善于向亲人表达情感,通常用行动来传达心意。

  2001年初,余林就开始打听捐献遗体的事。他自己骑车到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接受中心,咨询全部程序后,他领回一张遗体捐献同意书。

  当年11月的一天,他神秘地把二儿子余为民叫回家,还吩咐他带上印章。儿子一来,余林赶紧把他拉到屋,郑重地拿出一份遗体捐献同意书:“我已经签了,还需要有家属签字。”

  “母亲去世后,父亲在谈起自己后事时,就常常谈捐献遗体的事。”余为民告诉记者,“当时父亲让我在同意书上签字,我根本没想太多,就爽快地在第一执行人栏中签上我的名字,并盖上印章。我知道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能理解父亲的心思。”

  “我回想起父亲当年的举动才意识到,那年父亲73岁,俗话说:‘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就提前做了准备。”

  特殊礼物送亡妻

  “父亲年轻时在部队,母亲是妇产科医生,工作性质让他们聚少离多。两人性格都非常强,生活中,为了工作磕磕碰碰不少。尽管如此,父亲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余为民说起父母之间的感情,眼睛湿了。

  三个儿子成家后,都没跟着他们住,家中有个保姆照顾老两口生活。作为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妇产科专家,母亲经常因手术无法照顾家庭。怕母亲吃不惯保姆做的饭,父亲就亲自下厨。有时候,因为工作上有不顺心的事,母亲吃着父亲精心做的饭菜,也会挑三拣四。老两口因为这没少吵架。“可是吵归吵,父亲还是坚持给母亲做饭。”

  1994年,母亲因乳腺癌去世。“思想解放”的儿子们都劝父亲再找个伴儿。可余林拒绝了,在他房间里,一直挂着妻子的照片。

  看着命悬一线的父亲与死神最后搏斗,陪在病床前的孩子们想起很多关于父母的往事。“父亲对母亲的爱都蕴含在这份遗体捐献书里,他是以特殊方式告诉我们,他捐献遗体给医学事业,是为了支持母亲的工作。”

  帮父亲完成愿望

  这两天,除了看护弥留之际的父亲,余为民还专程去了趟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接受中心,了解捐献具体程序。

  “签字时我没犹豫,但作为子女,必须了解父亲捐献后如何办理后事,以便更好完成父亲的心愿。”

  据余为民介绍,在父亲去世后,他们会跟遗体接受中心联系,由对方运走遗体。两年后,按照父亲捐献申请书的留言,对方将骨灰送还。

  “父亲一辈子怕麻烦别人。发病前他就跟组织上说了,不办仪式,不给组织添麻烦。我们也会遵守父亲的意愿。”

  我省遗体捐献20年不足百例

  “由家属亲自践行老人捐献意愿的事真不多见。”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接受中心李老师说,该中心成立于1985年,21年来共接到遗体捐献申请书350余份,但实践捐献的不足百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捐献者88岁,最小的19岁,他们都为医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这个数字还远远满足不了全省医学科研的需求。有些志愿者去世后,不少家属出于对亲人的保护,违背逝者意愿。因为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我们对这种毁约也束手无策。”李老师希望更多的人摒弃封建迷信思想,加入到遗体捐献者的行列。

  [最新消息]

  昨晚10时16分,老人余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子女们开始履行手续,捐献老人的遗体,圆老人的心愿。

  (线索提供魏妍平)

  [相关链接]

  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接受中心,位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人体馆(原河南医科大学)院内。有捐献意愿的人,可到接受中心签署申请登记表。有关捐献详情,可登录郑州大学网站查询。

  ■本报记者连惠燕实习生李悦悦/文记者王棣/图

  昨日,在省人民医院,家人守在老人余林身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