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板桥的济南荷花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3:01 舜网-济南时报

  一年一度的明湖荷花节,再次吸引了众多市民的观赏。济南自古荷多,“四面荷花三面柳”历来是济南景物风情的一大特色,古风传承,济南人喜爱荷花全在情理之中。那么,济南历史上的荷花景色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有一首咏济南荷花的诗,可令我们窥见一斑。

  郑板桥(1693~1765年)是江苏兴化人,生前在山东为官十余载,官居山东范县、潍

县知县等,颇有政声。郑板桥在山东任上时曾几次来到济南,济南秀丽的水色山景让他流连,也让他留下了许多描写济南的墨物文迹,其中,咏济南荷花的诗作值得一提。

  其实,郑板桥一生写过许多荷花诗——世人都晓郑板桥平生喜画竹子兰花,也最爱写咏竹子兰花诗,其竹兰诗画代表着他诗画艺术的最高成就,然而少有人知的是,郑板桥的咏荷诗也同样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

  郑板桥有一首《芙蓉》诗,所描写荷花的手法就很是与众不同: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但凡诗人写荷,常是芙红蕖绿,出污泥而不染等词。郑板桥的这首荷花诗却独辟蹊径,写荷却整篇不提一个“荷”字,仅借描写村女桥边照水时的神态,就把水中荷花之美丽表现出来——水中的荷花,竟使得西施般貌美的村女顾之“自惊”、“自惜”,如此,水中荷花的艳美跃然于诗意中。

  郑板桥的另一首荷花诗《秋荷》,虽写得简约清新,但却意蕴深藏: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秋天时节,百花大都趋向枯衰,而此时的荷花却是后发出水,摇曳起翩翩丰姿。显然,诗人“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的感叹,带有着强烈的情绪色彩。

  但对济南来说,郑板桥最有意义的荷花诗则是他的《题高风翰荷花图》:

  济南城外有池塘,荇叶荷花菱藕香。

  更有苇竿堪作钓,画工点染入沧浪。

  苇花秋水逼秋清,画舫江南旧日情。

  最是采莲诸女伴,髯高风郑笑呼名。

  这首诗是郑板桥给好友、清代著名书画家高风翰的画作《荷花图》写的题诗。从这首诗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的是一幅济南古时的芙蕖景色美图。古时的济南,以大明湖为主体,连接着城外难以数清的池渠水塘。秋日,这众多的池渠水塘红颜出水,绿衣并展,散发出阵阵菱藕清香;更有岸边的钓者,风起的沧浪,游动的画舫……如此如诗如画的宜人景色恰似南国一般,无怪乎诗人会夸张地说连水上的采莲女也曾经相识,能够呼出姓名来了。

  在济南历史文籍中,像郑板桥这样描写济南荷花景色的诗作并不多见。郑板桥的这首咏荷诗,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证明了古济南“展放荷花三十里”的旧时景貌,是研究济南历史景物风情的重要史料。

  □韩天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