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壮志凌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6: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壮志凌云
著名飞机模型设计师陈应明绘制的航空画。
壮志凌云
何启昭航校毕业时同学录上的照片。
壮志凌云
何慧莲祭拜殉难的父亲。 摄影 倪黎祥
壮志凌云
陈瑞钿(右)与战友在战斗机前留影。
壮志凌云
中国战鹰陈瑞钿愿做怒号狂呼的飓风,吹尽故国的耻辱嘲讽。

  愿做深夜澄澈的明月,照遍世界上光明无暗黑。

  愿做冰冻洁白的冬雪,铺于世界上畸形不平的一切。

  愿做初春缤红的桃花,红果绿叶青枝散布中华。

  ——何启昭

  撰文:金叶

  何启昭:

  少年航空梦

  蓝天化彩虹

  2006年7月9日。

  太阳很大。灿烂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十九路军陵园里。早起锻炼的人们,三三两两,在陵园周边浓密的树荫下乘凉。

  只有一束孤单的小花,灿烂地绽放在广东航空纪念碑下。“今天是父亲殉难六十周年的纪念日。我来看看他。”何慧莲阿姨站在阳光里,笑着对记者说。

  何启昭,1911年出生于香港。1929年考入广东航空学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蔡廷锴将军领导的十九路军航空部队,进行反蒋抗日。在1933年的“福建事变”中,他曾经奉命深夜驾机将爱国人士陈铭枢先生安全送至漳州,避免了蒋介石的迫害。

  这样一个英雄父亲的事,何阿姨大多是听母亲说的。她还不到3岁的时候,父亲就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幸殉职。

  “这样的事情,对于父辈是空军的、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并不算是特别的经历。我记得小时候,周围有很多小伙伴都跟我差不多,很小就没有了父亲……这样的日子很苦,但是不算难熬,因为在我心里,父亲从未离去,他是那么优秀而出色的人,我为此感觉无限自豪。”

  何慧莲的心里,父亲的形象既模糊、又清晰。那是一个习惯穿西服打领带的父亲,是一个喜欢在闲暇时间拉上一曲小提琴的父亲,是一个在明媚的清晨,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慈祥地为家人把黄油涂抹在面包上的父亲……

  何启昭在香港出生,家境富裕,父母一直都希望他可以继承家里的生意,可是他却迷上了飞机。1929年,这个满脑子都是“航空救国”之梦的18岁少年,偷偷地从香港的家中跑出,一个人来到了广州,投考广东航空学校。会说一口流利英语的男孩一考便中,成为这所学校的第四期学员。从此血雨腥风、金戈铁马,驾御着神鹰自由翱翔于蓝天白云里,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幻化成了天边的一道彩虹。

  何阿姨保存着很多父亲的照片,她最喜欢的一张,是1937年8月,父亲和四位同学一起被派往德国留学深造时的合影。黑白照片上,是五张年轻而英俊的脸庞,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自信而又踌躇满志。照片上的五个人,除了右边第三人何守荣后来在美国定居安享晚年之外,其余都已经先后殉职。生命终结在年轻的岁月,是件让人多么惋惜的事情;可是,生命又是终结在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之中,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呢?

  何阿姨说,几乎每个特别的日子,她都会来纪念碑,静静地和父亲说上一会儿话。“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我拿着报纸来纪念碑这里看望父亲,我相信父亲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很开心的,那一天的雨下得特别大,我都分不清楚哪些是雨水、哪些又是泪水了。”

  “愿做怒号狂呼的飓风,吹尽故国的耻辱嘲讽……”这是何启昭当年从航校第四期毕业时,在同学录上写的自志,何阿姨说:“我特别喜欢,经常一遍又一遍地在纸上誊写,在心里默念。每诵读一次,就会感觉和父亲的心又贴近了一分。”

  张岱山:与陈纳德比武

  他是真正的英雄

  张世平一篇饱含感情的怀念父亲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拨通长途电话,定居浙江的张世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我的父亲是一名光荣的广东空军,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父亲离开张世平已经26年了,可是对父亲的思念却依然强烈。“我的父亲叫张岱山,他1911年7月出生于广东台山一个世代华侨工人的家庭里。1930年抗战前夕,年仅19岁的他和一大批爱国的华侨子弟远涉重洋从菲律宾回到祖国,怀着航空救国的信念,报考了广东航空学校第五期,从此,他开始了数十年的航空飞行生涯。”

  据史料记载,二战时期日本俘虏了数以千计的盟国飞行员,唯独没有一个中国飞行员被俘,没有一个中国飞行员投降。

  空中比武惺惺相惜

  张世平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谈起与美国飞虎队将军陈纳德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1937年抗战刚刚拉开序幕,蒋介石聘请了美国优秀的驱逐机战术专家、退役军官陈纳德来华担任中国空军飞行总顾问兼总教练。”

  “1937年夏,父亲所属的广东空军并入中央空军,被编入第十八中队。1939年夏,父亲的部队转战至四川宜宾机场。陈的机械师未经同意进入父亲的驱逐机内,结果把机关炮搞坏了,父亲发现后指责了他。而那位机械师却到陈处告了父亲一状,陈在未了解真实情况下怪父亲态度不好,结果两人在机场上当场争了起来。令陈感到愤怒又诧异的是,与他争吵的这个二十多岁的广东籍飞行员,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一点都不给他留情面。盛怒之下的陈如同西方骑士一样,提出要与父亲上天比武,问父亲有没有胆量接受他的挑战,并言明不超过3分钟定把父亲击中。”

  实事求是地讲,父亲尽管有近两年的空战经验,但飞行技术肯定是逊色于陈纳德的,但是,美国人的偏见激怒了他,父亲明白,他们看不起的不仅仅是他,而是广东飞行员。为了人格和尊严,父亲毅然决定接受陈的挑战。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激战”。空战的结果以陈纳德略胜一筹而告终。“父亲跟我们说,当两人先后着陆从机舱内走出时,都是一脸的苍白,汗水一直渗透到飞行衣的外面,两人四目相对无言,彼此间的欣赏油然而生,刚才的争端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也许是应了那句“不打不相识”,当晚,陈派人来请张岱山共进晚餐。而两个人如此这般地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沉默父亲的别样光彩

  空中比武之事一度在空军引起很大反响。张岱山的倔强和高超的飞行技术给陈纳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事隔不久,他就被调往中央航校成都空军军士学校中级科任教。在成都航校期间,张岱山又参加了“成都大空战”。他驾机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没有武器装备的教练机和学生安全撤退和疏散,而自己的战机被敌机打出几十个窟窿。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由于种种原因,父亲极少谈及过去的经历。‘十年浩劫’后,经我们及邻居多次请求,他才把埋藏于心底数十年的航空生涯及经历吐露出来。我永远忘不了他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整个人焕发出的那种神采。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父亲,一个健谈而充满激情的父亲。”

  陈瑞钿:中国战鹰

  和张岱山一样,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广东空军还有很多。张世平告诉记者,父亲多次驾驶飞机和战友并肩战斗,幸运活下来的他记住了一些战友的故事和名字。

  出生美国祖籍广东台山的空战英雄陈瑞钿,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美国华侨派遣志愿与其他13位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抗日空战。在1937年到1939年间,他共击落敌机6架,并协助僚机击落敌机3架。在空战中,他的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成功幸运生还。最后一次座机被击中时,由于油箱起火,他自己全身也着了火并带火跳伞,跳伞成功了,可是他的面部和全身上下被大面积烧伤,被送往美国医治。虽然面部严重变形,但他却仍旧回国参加“驼峰飞行”,继续参加抗战。他的英勇事迹当时被国内外广为传颂,被誉为“中国战鹰”(China's Warhawk)。

  张世平告诉记者,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镌刻有881位中国抗日航空飞行员烈士中,和张岱山一样的广东籍的飞行员中就有135位。“广东空军,这确实是一支神勇的部队。”

  与广州有关

  的航空第一

  粤港首次动力飞行

  1911年3月18日,比利时飞行家云甸邦在香港沙田浅湾驾驶费文双翼飞机升空,缔造了香港首次动力飞行的创举。

  同年4月8日,云甸邦在沙河燕塘进行了广州首次动力飞行表演。当时的满清驻防广州的左都统兼署广州将军孚琦前往观看,在回途中,被革命党人温生才开枪打死,随后,同月下旬,广州爆发“黄花岗起义”。

  广东飞行员首次全国长途飞行

  1928年11月11日,李济深主粤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八陆军航空处处长张惠长(广东中山人)等人,为了唤起普通民众航空救国的信念,发起环飞全国的长途飞行。在当年航空设备异常简陋、甚至连气象预告都没有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可谓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根据史料记载,张惠长当时驾驶瑞安B-5型(RYAN B-5)“广州号”,从广州大沙头机场起飞,当天下午飞抵武昌南湖机场,顺利完成了中国航空史上首次南北长途飞行壮举。同年12月8日,航空处又派陈庆云等人驾驶“珠江号”水上飞机沿海岸线北飞,进行了第二次国内长途飞行。张陈二人环飞全国的壮举,不仅在当时的中国,乃至在当时的亚洲都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一时之间中外瞩目,引起了全国的航空热,而航空救国的理念,也借着这样生动形象的宣传,而在全国获得普遍成功。

  中国航空传递邮件先例

  鲍会秩夫人是中国第一位驾驶航空邮件飞机的女飞行员。1929年1月,她驾驶一架满载邮件的瑞安B-5型(RYAN B-5)“汉口”号飞机自汉口飞抵广州,开创了我国空中传递邮件的先例。当时广州的《良友》画报以大篇幅报道了中国第一次以民用飞机传递邮件成功的消息,刊载了飞机在广州机场降落、分卸检收邮件及鲍会秩夫人与广东航空署署长张惠长夫人合影等大幅照片。

  西南航空公司与从化温泉的发现

  1933年,以广东为首,与广西、福建、云南、贵州五省合办“西南航空公司”,主要在五省之间通航,该公司于抗日战争初期停航。刘沛泉(广东南海人)于1933年任西南航空公司经理时,在一次观察地势的飞行中,发现从化境内丛山之中有蒸汽不时冒出。后几经勘察,终于证实泥沼冒蒸汽处为温泉的泉眼。后由其好友、著名医师梁培基亲题“温泉”二字刻碑,作为开发标志。

  讲古台:

  金花庙

  颜志图

  清朝时,一位南海知县的妻子难产,急得知县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梦见一位神人对他说:“只要你找得金花女,就能保佑太太平安顺产了。”知县醒来,救妻心切,马上命两位官差速寻金花来。

  官差找到大佛寺附近,才找到金花姑娘,不由分说,又拉又扯把她带到衙门,说来凑巧,这边说:“金花姑娘带到!”话音刚落,那边接生婆报道:“恭喜大老爷,夫人产下孩儿!”知县认为全靠金花姑娘到来,才保得他老婆平安顺产的。笑口吟吟地招待了金花姑娘,临走时还送一份厚礼和红包作谢。此事越传越神,居然说金花姑娘是神仙转世,到凡间专替人保子的。很多产妇临产时,必请金花姑娘到家坐一下,少不得给个红包。

  光阴似箭,金花姑娘渐渐长大了,却因为到处传她是神的化身,小伙子不敢找她做对象,媒人也不敢向她提亲,而父亲当她是摇钱树,日日逼她去做“保子”工作。金花姑娘伤心极了,感到没有人生的乐趣,就在一个月暗星稀的晚上投湖自尽。金花姑娘死后,街坊集资建了一间“金花庙”来纪念她。塑像前的神牌上写着:“金花保子惠福夫人”并把她“升仙”的日子农历四月十七定为“金花诞”。金花庙建成后,香火十分鼎盛,很多人在妻子怀孕时,走来求神保佑,生了小孩后,就携着酸姜、红鸡蛋来“还神”。

  因金花庙香火好,于是有人在现今广州西华路建金花庙,又有人在广州河南建一间,所以广州有两条金花街就是由此而来了。民国初年开马路时,将小市街和大市街连起来,在“金花保子惠福夫人”的神号中取了“惠福”二字作路名,并把金花姑娘自尽的湖称为“仙湖”(即现今“仙湖街”)。

  (本文部分资料及图片由中国航空博物馆研究员、广东省航空联谊会副会长陈乐祖提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