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八月湿热 体癣发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6: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采写/记者邱瑞贤 通讯员黄桃园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吕雄教授、神经内科凌方明教授、消化内科戈焰教授、皮肤科周亦农教授、心血管内科王清海教授

  对于天气预报,我们目前已经再熟悉不过,其实如果细察气候变化细节,疾病也是

能得到“预报”的。懂得防病之未发是不少长寿人士的养生秘诀,从本期起,本版将特邀广州各大医院的有关专家,每月针对岭南气候特点作有针对性的疾病预报。

  广东纬度上处于亚热带,地势上北依南岭、南临海洋,气候上具有以湿热为主的特征。湿热气候从中医角度而言,可以是一种病邪,长时间炎热的气候和较高的湿度,往往成为致病的因素,因此广东在古代常被称为是“瘴疟之地”。在岭南生活较长一段时间后,既易感受湿热之邪气,也易形成湿热的体质。在岭南人与“湿热”的长期斗争中,中医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和优势,深受广东人民的热爱。本期首先从中医的角度对即将到来的八月易发疾病进行预报,以期使读者学会运用中医方法防治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风、寒、暑、湿、燥、火”本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万物都依靠它们生长,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然而六气太过或不及,或者“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不温反寒、秋天不凉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乘人体抵抗力不足侵入时,就变成了致病因素,称为“六淫”(六种外感致病邪气)。

  气象统计资料表明,7~8月全年气温最高,气候最为炎热,因此暑邪最易侵犯人体,而暑季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导致“暑多挟湿”。这一气候特点使得中暑、感冒、腹泻、癣病较为多发。而火热是暑的基础,火(热)之邪也会导致胸痹心痛、疮疡、中风等疾病;湿热结合易发癣病。

  中暑

  现场治疗:症状不重的中暑,如仅有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躺下休息,可自行服用中成药,在太阳穴、人中等穴位擦一些清凉油。如果症状较重或平常有心脏病等病史,则应立即护送至医院就诊。

  避暑有“四招”:1.减少户外作业或活动;2.多喝水,最好是喝淡盐水;3.保证睡眠;4.“暑多挟湿”,因此除了消暑的药物外,还应加入祛湿中药,可在传统的夏桑菊凉茶方的基础上,加入葛根、薏米、淡竹叶、芦根等煲茶或汤,可消暑、止渴、祛湿、清心除烦。

  胸痹心痛

  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闷痛为主,可放射至肩背部,严重者可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肢体冰凉等症状。

  现场治疗:立即服用急救药物,取半卧位休息,有条件可吸氧。不能缓解者不能随意搬动。

  预防:1.防暑降温、及时补水;2.保持心绪平静;3.保证充足睡眠;4.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活动。5.使用空调以26~27℃为宜;6.清淡饮食。多吃含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及过多的谷类主食,增加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食物;7.选用木棉花、鸡蛋花、车前草、淡竹叶、玉米须煲汤。

  暑湿感冒

  家庭治疗:可服用一些解暑化湿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丸或水等,如不能缓解,应到医院求诊。

  预防:1.进入空调房时不要穿汗湿的衣服,睡觉避免受凉;2.做好防暑降温;3.饮食宜清淡,冬瓜、西瓜皮可多食,菜或汤中可适当放入紫苏叶、芫荽等芳香化湿之物;4.可用香薷、鲜荷叶、鲜芦根、扁豆、马蹄、茯苓、薏米等煲汤。

  腹泻

  家庭治疗:可服止泻中成药。

  预防:1.保护肠胃,不吃或少吃难消化、生冷、不洁的食物;2.做好防暑降温;3.用香薷、银花、扁豆、薏米等煲汤。

  中风

  现场救治:发生中风时,立即上前将病人扶住,对于清醒的患者要扶上床休息。如病人当时已失去意识或倒地,应尽可能避免将其随便搬动,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摇又喊,试图唤醒病人,可将其置于仰卧位,同时小心地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产生窒息。对于昏迷的病人,可即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装在塑料袋内,小心地放在病人头上保护大脑。

  预防:1.及时发现中风先兆。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无力(与风湿病症区分开,一般风湿痛会表现出对称性)、勤打哈欠、口齿不清、说话模糊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2.不渴时也常喝水;3.原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应坚持按医嘱服药,不可盲目停药,定时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4.忌食过甜或过咸的食物,可用冬瓜、绿豆、海带煲汤。

  疮疡

  家庭治疗:用鲜野菊花叶、鲜蒲公英、鲜地丁草捣烂湿敷患处。

  预防:1.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头发和皮肤清洁卫生;2.早期勿用针挑,少用油膏类药物外敷;3.忌食辛辣、鱼腥、海鲜等发物;4.用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煲汤食疗。

  癣病

  家庭治疗:可用地肤子、黄柏、蛇床子、土槿皮、飞扬草煲水外洗。

  预防: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2.穿通风透气的衣服和鞋子,不要穿胶鞋,洗完澡后在大腿内侧、外阴部和足部扑痱子粉,保持局部干燥;3.防止互相传染,洗浴用具要分开使用;4.少食辛辣、肥腻等助湿热的食物;5.用薏米、芡实、茯苓等健脾祛湿类中药煲汤食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