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众说纷纭话靳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9:12 兰州晨报

  甘肃现代艺术访谈录之三热冬果

  靳勒的大众雕塑

  在兰州听说过靳勒的人远远比不上知道西关什字西单商场前《热冬果》的人。可细心的人看完雕塑后就会发现它的作者是靳勒。《热冬果》出现在兰州最繁华的西关什字街头

,不但展示了老兰州的风情,这组雕塑的结构本身也吸引着游客和行人。过往的大人都要爱怜地抚摩一下垂涎欲滴的小孩,青年人有创意地捋捋老人的胡子,孩子们更喜欢把手伸进锅里摸索一阵子。

  有意思的是雕塑《热冬果》前的小方凳,像驿站一样成了游人临时休息的绝好之地,行人抢着坐在凳子上歇歇脚,看看街景或瞧瞧雕塑。《热冬果》的方凳最早被设计为一条长凳,上面还坐着一位吃梨的顾客,后来由于资金原因,就改为一只小方凳了,那个可爱的孩子的原型正是靳勒的儿子点点。面对雕塑,老百姓各有各的感受:“这两个人做得太逼真了,尤其是老人的眼睛,你仔细看他时感觉他在动。老人别的烟锅、穿的毡鞋和戴的毡帽以及煮梨的老泥炉子都是老兰州的样子。他手里拿着的勺子甚至让人能感觉到锅里的黏稠度。我和孙女每次来这里时都要停下来看一阵子。”(一位领着孩子的老人)“当我坐在这个小凳子上休息时,感觉卖梨的老人正在招呼我,我和那小孩都成了顾客。小孩看老人,老人看我,我有点不知所措。很有真实感。”(一位青年人)“小孩做得尤其好,表情可爱,身上的小棉袄很合身。我们第一次见时以为真是卖冬果梨的,我还要媳妇买一碗给我吃呢!”(一对青年夫妇)“小孩儿手放到嘴边很馋的样子,有点像我。”(一个七岁的小孩)

  学者眼中的靳勒

  蓄着大胡子、光着头的靳勒,在不知他“艺术家”身份的人看来更像位将军。生活中的靳勒随和而随意,但工作起来有着近乎残酷的认真态度,这就是艺术家靳勒。靳勒,1966年出生于秦安县一农村,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院,现为西北师大美术学院老师。

  其实,真正的靳勒不光在做公共雕塑,他更加关注当代艺术。自1998年之后,他的作品主要以自己的形象和动物的形体相结合,比如鱼、老鼠、多足虫、壁虎、鸟、狗等,以一种异形的形象展示当代人生存的尴尬。他的主要作品有《人鱼》、《人鼠》、《鸟人》、《虫人》、《匈奴骑马》等,频频在各种艺术展示中露面。靳勒自己说:“我想在科学还没有来得及把人的基因与动物的基因结合起来生产出鸟人、鼠人或人鼠、人鸟的时候,把他们的形象展示给今日的人们。”

  中央美院隋建国:“靳勒作品中,人面鼠身、人面鱼身的形象,使我们如临梦境。这梦境具有双重性:在想象的意义上,人与鱼、人与鼠的变形,是对于现实的超越;如果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下,这种变形则突出了人类异化的处境。由于人类的异化,也造成了人生存于其中的整修世界的异化。”

  甘肃服装学院杜元:“靳勒让人们看到一种文化形态,一种曾经耀眼灿烂的文明之脆弱和不堪一击,它根本不需要打倒之后再踏上两只脚,就悄然消失殆尽了。”

  西北师大高波:“靳勒的《人鱼》是他作品的转折点,看到他的这批作品,我想到的是异化。今天,我们在精神和肉体两方面都被异化,我们在追求知识,但在拥有它的同时,又依附于它,成了知识的工具,成了一件东西。他做的这个鱼把自己的头放在鱼身上,让我想到庄子的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不快乐’,我把它改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不痛苦’,当我们变成鱼的时候,我们注定是痛苦的。我们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可是我们被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我们拥有所创造的东西时,他们在改变着我们,甚至毁灭我们。”

  西北师大王宏恩:“靳勒,对于公共艺术,他能不遗余力地进入大众心理的需求空间,将主题所限定的内容浓缩成一个个大众化的符号再返回给大众。然而,作为现代艺术家,其智慧的人生态度,对传统范式的批判和对传统审美观的质疑,使他很快就进入了当代语境,并迅速把握住了当代性。总之,他能在二者之间适宜地张弛、行脚或歇脚……”

  西北师大张国荣:“靳勒作品的观念性是清晰的,他通过作品转换了一种对世界的观看、思考和体验方式,人鱼、人鼠等成为他的代观者或代言者。人与动物合体而塑造出的异化的形象,在一种童话般的诙谐中明确着所有生态因人类科技和文明的发展而面临的变异与威胁。”

  还是让读者自己来判断靳勒和他的作品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