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保护与开发两难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9:15 每日新报

  中国的29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人,这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可是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游客却已让遗产地不堪重负。敦煌莫高窟壁画,因旅游人数的倍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画氧化。张家界景区因为滥建房屋,游人过多,导致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泰山景区因增加观光缆车引起诸多争议等等。作为世界遗产和文物,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客观上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参观;而参观的人数太多,对于文物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又不利。

  从保护世界遗产来讲,世界遗产地的游客流量过大,对环境有破坏,从保护的角度出发需要控制流量。但是世界遗产作为全人类的财富,又不能剥夺人们的参观权利。

  已有1300年历史的布达拉宫曾经是未雨绸缪的典范,早在3年前实行“限客减负”,每天只允许800余人次进入,表面上将使一些游客不能随时进入景点,实际上却使过去数千名游客蜂拥而上、过度集中的状况,变成让游客有序、分散地进入宫殿游览,既减轻了古老建筑物承载的压力,又保证了游客的参观质量。此举令人赞赏。

  然而伴随着铁路的开通,前所未有的西藏热即将到来,空前猛增的游客使布达拉宫面临艰难选择。虽然权威部门称,2300人的上限是经过科学论证而做出的,但从850到2300的限客数不难看出,尽管管理部门意识到保护布达拉宫的重要性,但又难下决心舍弃旅游。

  世界上很多国家文化遗产只对游客人数加以控制,但不售门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藏学专家巴桑旺堆认为,在保护与开发之间,保护无疑应该重于开发。

  6月下旬的布达拉宫,一边是满满当当的游客,一边是多处维修的施工现场。很多殿堂禁止游客参观。文物保护与旅游的冲突在这里已经十分明显。而当时的限客人次是1500人。转眼铁路开通,限客人数就多了800人。这不禁让人担心,布达拉宫的未来能否逃脱旅游之伤?

  <责任编辑:刘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