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谁把教授宠成了"高薪跳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9:39 东方网

  “今天这个高校年薪100万元聘请了一位知名教授,明天另一个学校开价150万元,这位教授便立即奔开价更高的那家而去……部分教授对功利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学术的追求,成为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难题。”在近日一个主题为“师资队伍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会议上,校长们对一些知名教授乐此不疲地做“高薪跳蚤”的现象纷纷大叹苦经。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身怀才能者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本就是常有

之事,旁人自不必说三道四。更何况,成才不易,成功更需要机缘,凡是学有专长者,谁不希望有一片天地供自己大展拳脚,实现人生抱负?因此,只要高校间还存在人才竞争,只要知名教授还是稀缺资源,求贤若渴的校长们大概要“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不过,在对诸位校长的苦恼深表同情之时,我们也不由追问:“谁把教授宠成了''高薪跳蚤''?”

  我们知道,知名教授之所以吃香,不外是因为其个人以及所带领的团队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取得了公认的地位。引进这样的人才,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学校的学科实力,不仅排行榜上可以来个“大跃进”,向国家要钱也有了底气。按照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说法,引进一个人,可以向国家要来几千万的资金,拿出一两百万作为“高薪”,何乐而不为?难怪各高校一边饱受墙角被挖之苦,一边又争先恐后开出高薪挖人墙脚,如此恶性循环,说到底是起因于“多快好省”建设一流大学的攀比心理。说得不客气一点,在这场人才争抢大战中,高校本身的行为就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又怎能指望高薪挖来的教授能够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呢?

  大学是否一流,并没有简单的指标。抢了多少状元、挖了多少教授,都不能构成建设一流大学的充要条件。大学关键在于学术精神。如果教授在思想上流于世俗功利,没有献身学术的精神追求,再高的薪水,也不过是为下一次“起跳”增加筹码;同样,如果学校眼睛盯着排行榜,没有百年树人的人才观念,没有潜心钻研的学术氛围,再多的投入,也不过就是多放一些“高薪卫星”。至于像北大那样斥巨资引进的海外人才竟被人指出40%都是连全职工作也不能保证的“挂牌教授”,则无疑是高校在学科建设上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的一个典型写照。

  诸位校长们在感叹教授成为“高薪跳蚤”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身在办学思想上的偏差呢?


作者:宋元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