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孩子学打高尔夫球惹谁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10:17 南方新闻网

  心理社会之秦萍专栏

  据《竞报》报道,今年暑假,北京很多高尔夫球练习场和培训机构纷纷推出培训班、启蒙班、夏令营等,招收各年龄孩子打球。即使几千元高昂的学费也没能阻挡学生家长的热情。之所以如此热衷让孩子学打高尔夫球,家长们的观点倒是非常一致:让孩子懂规矩礼仪,培养贵族气质。

  一时间,该新闻引发众多评论,出发点虽略有不同,但绝大多数人都对这种“富人们拿孩子摆阔”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贵族气质不是打高尔夫球能培养出来的。更有甚者,以“公民”的缘故棒喝,断定这不仅培养不出“贵族”,反而会培养出“权贵”。舆论如此一边倒,着实令人唏嘘!

  其实,高尔夫球练习场和培训机构推出营利性的培训班,这只是市场经济制度中极为普通的服务买卖活动。所谓“火爆”不过见证了数量众多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在本质上其实与家长们为孩子报的钢琴班、绘画班并无两样。家长们带孩子参加钢琴、绘画班,多是为了陶冶孩子情操、培养艺术气质,而为孩子报高尔夫球班,训练孩子懂规矩礼仪,培养贵族气质怎么就不行了呢?

  事实上,打高尔夫球培养贵族气质,从逻辑上并不能推论出孩子们只靠打高尔夫球培养贵族气质。打高尔夫球能不能培养孩子懂规矩或有贵族气,以及怎样培养贵族气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如同上钢琴班的孩子不一定都被陶冶了情操,至于是不是有了好情操,当然不是仅靠钢琴班能解决的。倘使事与愿违,我们是否可以因此责怪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报钢琴班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因此指责富人们“奢侈”、“摆阔”。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家里殷实的家长让孩子学习打高尔夫球不过是一种简单的购买行为。不得不承认,有限的语言时常会构陷我们的思维。譬如说“奢侈”,我们通常想到的是“穷奢极欲”、“贪赃枉法”、“劳民伤财”,是个坏东西。然而,奢侈(Luxury)的词源为拉丁文的“光”(Lux)。奢侈品应是满目光华可以让人享受的,而不是“肮脏的”,“不道德的”。几个世纪前,闹钟是奢侈品,而现在满大街都是,显然,我们不能因此断定今日世界因为闹钟变多而出现了道德沦陷。

  《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研究》一书的作者克里斯托弗·贝里通过对“奢侈”的文化考古,同样坚持认为奢侈与不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显然,将公民责任与贵族气质对立起来,同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谁能说一个国家的公民,具有贵族气质,不是一件体面事呢?

  众所周知,为了建构橄榄形的合理社会结构,我们必然要精心培育中国的中产阶层甚至包括富人阶层。根据社会学家韦伯对阶层的划分标准,中产阶层和富人应有其独特的财富、权力和声望标准,而这种声望应该是这个阶层受到全社会尊重的声望和地位。不久前发布的富豪精神世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富人们内心充满不安全感。为此,有学者呼吁让富人安心,让富人既富且贵。应该说,这不止是富人内心的事,同样关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养成。

  现在学者们谈论尊重富人财富的较多,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尊重他们的消费方式和品味同样重要。财富的积累和分化只是社会分层的步骤之一,消费文化的分层也是伴随这一过程的必然趋势。如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言,文化转变和时尚的动力最合适的解释来自地位象征(及品味)沿着社会阶梯的永恒的流动。换句话说,新兴阶层的消费品味将随着它的财富,一起成为下层阶层向上流动的动力。阶层文化将伴随阶层财富的分化而出现,也只有这样的分化,才会导致一种健全的、有生命力的、良性的社会流动。为此,富人及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社会的宽容。

  (作者系天津理工大学教师)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